导航:首页 > 保健知识 > 踝关节保健

踝关节保健

发布时间:2020-06-23 21:26:53

1、怎样保养脚和腿?

脚是离心脏最远的肢体了,由于百血液循环缓慢和您工作的原因有大脚趾麻木,度腿脚酸疼的症状是正常的,临睡前用适当温度的热水回泡脚20分钟左右并用双手按摩脚底各处和轻按腿部足三里穴可以缓解,答坚持还能增加免疫力提高新陈代谢!

2、踝关节有什么方法可以消肿??

如果您是崴脚引起的,医学上称作“足踝扭伤”。这是由于外力作用,使足、踝超过最大活力范围,使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甚至关节囊被拉扯撕裂,出现疼痛、肿胀、跛行的一种损伤。
崴脚后,局部的小血管破裂出血,与渗出的组织液瘀积在一起形成的血肿,一般要经过24小时左右才能停止出血和渗液。如果受伤后立即使劲揉搓、热敷洗烫,甚至加重血管的破裂,以致形成更大的血肿,不但起不到揉开搓敷、活血消肿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使受伤部位肿胀疼痛加重。
当发生踝关节扭伤,踝关节肿胀,疼痛明显,不改活动时,一定要到医院拍摄一张踝关节X线片,了解踝关节有无骨折脱位。如有骨折脱位,应采用手法复位式手术治疗,严重的韧带撕裂伤需手术修补。韧带部分撕裂,为保证断裂的韧带能正常愈合,也需弹力绷带或石膏固定2-3周,不宜过早活动。休息时间,可配合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如外敷三七散、口服三七片等。皮肤有破损时,禁止外敷药物,避免感染。及时治疗,一般无明显后遗症。
崴脚后,要正确使用热敷和冷敷。使用冷敷和热敷的原则,是以伤后24小时为界限。
在伤后肿胀和疼痛进行性发展的时候,不要支撑体重站立或走动,最好抬高患肢,限制任何活动。待病情趋于稳定时,可抬高患肢进行足踝部的主动活动,但是禁做可以引起剧痛的那些方向的活动。等到肿胀和疼痛逐渐减轻时再下地走动,时间先短一些,适应以后再慢慢增加。

3、怎么保养双脚呢?

“养树护根,养人护脚”。无论是从日常生活中脚的使用频率和强度,还是从传统乃至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说,进行适度足部保健是非常必要的。足部保健主要有以下 方法: 1、选好鞋 。要选择合脚的鞋,一般尺码要稍大一些(约大0.5-1.0厘米),这样不仅穿着舒适,而且还能“养脚”。因为人站立或负重时, 足弓要下降0.5-1.0厘米,脚底会因之而相应地加宽和加长,如果鞋内较宽松,脚趾在鞋内有灵活余地,就不会夹脚。儿童最好穿圆头及系带的鞋,以利于足 部的发育。老年人要穿软帮、厚底的鞋。青年女性除某些必要的场合外,最好别穿高跟鞋,换穿软性鞋,如旅游鞋、软羊皮鞋或厚面料厚底棉毛鞋等。 2、多泡脚 。用热水泡脚,可使脚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有助入睡。每晚临睡前,用一盆热水泡洗双脚,开始时水不宜过多,以浸过足趾即可,水温宜在 40℃-50℃,浸泡几分钟后,再加水至踝关节以上,水温保持在60℃-70℃之间,两脚互相搓动,以促进水的流动。 每天如能早晚用2%浓度 的盐水加热后泡脚对健康较为有利,或者在泡脚的热水里加少量花椒或者芥末,有利于我们足部血液循环。也可用中药桂枝、干姜、红花、川椒各9克,每晚睡前以 水1500毫升,煎沸10分钟后,去渣倒入盆内,加水至温度适宜,水温下降时再加水,泡15-20分钟。这些中药可活血化淤、扩张足部血管,有利于血液循 环。 3、勤搓脚、去硬皮 :泡完后要搓脚。在洗时,应从小腿开始,通过踝关节,一直到脚背、脚底、脚的内侧、脚的外侧,包括脚趾和脚趾缝,都要搓 到。这些事虽小却关系大。当你洗完脚(或澡),脚上皮肤泡软了,不妨用刷子磨刷。如果脚跟、脚底长出老茧让你吃尽苦头,先精心修剪翘出来的干皮。 4、常按摩: 生物全息论认为,人体的各个部分在足部都有相应的反射区。比如说脚趾就代表头部,脚掌的前半部代表胸部,脚掌的中部代表腹部,脚跟代 表下腹部和盆腔,脚的内侧代表脊柱,脚的外侧代表肩、肘、膝,脚背呢,就代表人体的正面,比如说像我们的眼睛、上额、下颌,横膈膜等等。 每天晚上 在看电视时(或洗完脚后),把脚搭在对侧的膝盖上,轻轻地揉一揉脚掌,让脚掌有酸胀的感觉,这能很好地解除疲劳。另外,可用手掌擦擦足心,让足心有热的感 觉。中医认为,涌泉穴正好在这个位置,把足心擦热以后,一是对解除疲劳有好处,二是可以有非常好的睡眠,平时还可以捏捏自己的脚跟,叩叩脚跟,时间无需 长,力度也无需大,让脚跟有酸胀的感觉即可。 要想双脚柔软光滑,防止长出“薄纸板”式的皮肤,最好定期使用能增加皮肤水分的按摩霜进行按摩。较好 的产品有:富含柑橘、迷迭香和雪松精华油的芳香油;含有疗效甚好的芦荟和薄荷的清凉乳液和婴儿柔肤霜等。皮肤补充水分后,涂上专用护脚霜或者保湿润肤霜等 保湿润肤品是产生光洁漂亮肌肤的秘诀。 在家庭里做足底按摩还可以通过一些简易按摩器具进行,比如说按摩垫,步道等等,这些器具一般在商店都可以 买到,而目前在不少公园、居民小区里,常能见到踩石子路的人群,这也能有效地起到足底按摩的作用。 5、抬高脚。 在家休息的时候,晚上睡前,可以把 脚垫上枕头或被子,把下肢抬高,让脚高于自己的胸部。脚高于胸部以后,静脉血回流就会比平常改善很多,脚在一天里头产生的这些代谢废物就很容易回流回来, 通过肝肾代谢排掉。 6、常保暖。 脚部远离心脏,血液供应少,表面脂肪薄,且与呼吸道,尤其是鼻黏膜有密切的神经联系,对寒冷很敏感,因而保暖尤 为重要。夏天尽量不要赤足,冬天寒冷的环境中活动,要采取足部保暖措施,并适当进行原地踏步走或做摇摆动作,活动脚趾10分钟左右,或做些室外活动,通过 活动来增加足部的热度。 7、多运动。 平时应加强脚部活动,不仅可使脚部的肌肉、筋膜、韧带、穴位、神经末梢得到活动,还能不断刺激脚底各相应的 敏感区,并把“信号”输入相应的内脏器官及与之相关的大脑皮层,进而调整人体全身功能,起到保健强身、防病以及辅助治疗之功效。同时活动还能促进脚部血液 循环,改善脚部供热状况。最好的足部运动就是多走路。 8、防癣裂。 冬季气候干燥、寒冷,足部经脉会因之而阻滞,使肌肤失养而致破裂、冻疮等皮肤 疾患,老年人更为突出。除加强运动保暖外,还应加以防治,可以外用药涂擦患处。此外,冬季穿着厚鞋袜,透气差,往往会致足部真菌感染而出现足癣,平时应勤 换鞋袜鞋垫,保持鞋内干燥,出现足癣应及时用药物治疗。 脚部保养的重点是: 选好鞋、多泡脚、要搓脚、 抬高脚、勤按摩、 常保暖、去死皮、防癣裂。最好的足部运动是多走路。

4、踝关节磨损应注意什么

你好 关节疾病平时需要注意适当的功能锻炼,不要劳累和着凉,防寒保暖,饮食要注意清淡,适当补充含钙质的食物.多饮水,体重保持正常范围.还有可以做足疗保健。还有饮食一定要节制。饮食要定时、定量,食物的软、硬、冷、热均要适宜。不可因担心体质虚弱、营养不够而暴饮暴食,增加脾胃负担,伤及消化功能,饮食宜清淡。一则可以保持较好的食欲,二则可以保持较好的脾胃运化功能,以增强抗病能力。

5、四肢、手足的保健应该怎么做?

四肢、手足是人体运动的重要器官,机体生命力的强盛与否,与四肢手足的功能强弱密切相关。一般而言,四肢发达,手脚灵活,则人体的生命力旺盛;若四肢羸弱,手足行动迟缓,说明生命力低下。故强身保健应重视四肢手足的摄养。

一、上肢和手的保健法

人类在劳动、学习、生活和娱乐中,几乎样样事情都离不开上肢和手的功能。在人的感觉器官中,双手与外界直接接触的机会也最多,被污染的机会也最多;手又是手三阴经脉与手三阳经脉交接之处。因此,做好上肢和手的健康保护和卫生保健,对于防病健体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上肢以动为养

上肢经常运动,就是最好的保健方法。运动的方法比较多,如摇肩转背、左右开弓、托肘摸背、提手摸头等。平常我们所进行的运动保健,大多都须有上肢的运动才能完成。这里介绍一种甩动法:双手轻轻握拳,由前而后,甩动上肢,先向左侧甩动,再向右侧甩动,然后两肢垂于身体两侧甩动。各24次。本法有舒展筋骨关节、流通经络气血、强健上肢的作用,可预防肩、肘、腕关节疾病,还可调节气血,防治高血压。

(二)按摩保健

手部按摩和上臂按摩结合在一起做。具体作法:双手合掌互相摩擦至热,一手五指掌面放在另一手五指背面,从指端至手腕来往摩擦,以局部有热感为度,双手交替。然后用手掌沿上肢内侧,从腕部向腋窝摩擦,再从肩部沿上肢外侧向下摩擦至腕部,一上一下为1次,可做24次;另一上肢同法。按摩时间可安排在晚上睡前和早晨醒后,本法可以促进肌肤的血液循环,增进新陈代谢及营养的吸收,使肌肉强健,除皱悦泽,柔润健手防治冻疮。

(三)梅花针护手

取梅花件轻叩手背部皮肤,由指尖沿着手指直线向手腕处叩击,每日1次。手法不宜太重,每次叩击以手背皮肤达到温热即可。叩完后最好涂擦润手膏。此法润滑防皱,活络行血,保持手部健美。

(四)药物润手嫩肤

采用药物方法,保护手部皮肤,使其滋润滑嫩、洁白红润。下举二方:

千金手膏方(《千金翼方》)桃仁20g,杏仁10g(去皮尖),橘核20g,赤芍20g,辛夷仁、川芎、当归各30g,大枣60g,牛脑、羊脑、狗脑各60g。诸药加工制成膏,洗手后,涂在手上擦匀,忌火炙手。本品有光润皮肤、护手防皱之效。

太平手膏方(《太平圣惠方》)瓜蒌瓤60g,杏仁30g,蜂蜜适量。制作成膏,每夜睡前涂手。本品防止手部皲裂,使皮肤白净柔嫩,富有弹性。

(五)手部卫生

保持手部清洁卫生,一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健手美手之用;二是预防疾病,是把好“病从口入”的主要环节。俗话说:“饭前便后洗洗手,细茵病毒难入口”。洗手时应使用肥皂或香皂,不但去油泥污垢,还可杀菌。但切忌不可用汽油清洗手上的油垢,因汽油对皮肤有侵蚀作用,使手变得粗糙,被引起一些皮肤病,冬季手指取暖,古人主张用暖水器,或用热水泡手,不可以炉火烘手。《老老恒言杂器》说:“冬寒频以炉火拱手,必致十指燥裂”,值得我们生活中加以注意。另外,要勤剪指甲。《养生书》说:“甲为筋之余,甲不敷截筋不替”。经常修剪指甲,可消除细菌,又可加强新陈代谢,促使筋气更新,有利于指甲的荣泽,筋膜的强健。

二、下肢和脚的保健法

腿脚乃全身的支柱,担负全身的行动的重担。中医学认为双脚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十二经络的重要起止部位。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相交接在脚上。因此,腿脚保健关系到整体,对人的健康长寿至为重要。历代养生家特别强调下肢和脚的调摄,总结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保健措施,如运动、按摩、保暖、泡足、药疗等。

(一)下肢宜勤动

步态稳健,行走如飞,被视为健康的标志,步履蹒跚,行动迟缓,则食衰老的表现,故俗话说:“人老腿先老”。为此人们把炼“脚劲”和“腿劲”作为健康长寿的方法。下肢运动的方法比较多,如跑步跳跃、长途跋涉、爬山、散步等均可采用。这里介绍几种原地锻炼方法:

站立甩腿法一手扶墙或扶树,一脚站立,一脚甩动先向前甩动右腿,脚尖向上翘起,然后向后甩,脚面绷直,腿亦伸直,如此前后甩动,左右腿各甩动20次。

平坐蹬腿法平坐,上身保持正直,先提起左脚向前上方缓伸,脚尖向上,当要伸直时,皎跟稍用力向前下方蹬出,再换右脚做,双腿各做20次。

扭膝运动法两脚平行靠拢,屈膝做向下蹲,双手掌置于膝上,膝部向前后左右做圆周运动,先左转,后右转,各20次。

上述功法可增强下肢功能,关节运动灵活,防治下肢乏力、关节疼痛、小腿抽筋、半身不遂等。

(二)腿足常按摩

下肢按摩可分干浴腿法和擦脚心法。

干浴腿法:平坐,两手先抱一侧大腿根,自上而下摩擦至足踝,然后再往回摩擦至大腿根,一上一下为1次,做20次,依同法再摩擦另一腿。其作用是:腿力增强,关节灵活,预防肌肉萎缩、下肢静脉曲张等病。

擦脚心法:每夜洗脚后临睡之前,一手握脚趾,另一手摩擦足心100次,以热为度,两脚轮流摩擦。本法具有固真元、暖肾气、交通心肾、强足健步、防治足疾等作用。现代研究认为,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投影。脚上又有大量神经末梢,经常按摩可使神经更加活泼,神经和内分泌活动更加协调,大脑和心脏功能增强,记忆力提高,解除疲劳,还可防治局部和全身性很多疾病。

(三)足膝宜保暖

脚下为阴脉所聚,阴气常盛,膝为筋之府,寒则易于挛急,所以足膝部要特别注意保暖,以护其阳气。现代研究认为,脚远离心脏,血液供应少,表面脂肪薄,保温力差,且与呼吸道,尤其是鼻粘膜有着密切的神经联系。因此,脚对寒冷非常敏感。当气温降到7以下时,就开始发凉,进而反射性地引起鼻粘膜血管收缩。试验证明,将双足放在4冷水中,三分钟后就会出现流涕和喷嚏。所谓“寒从脚下起”即此意。研究又表明,人的双脚皮表温度为28?33时,感觉最舒服。若降到22以下时,则易患感冒等疾病。在寒冷的天气要保持足膝部良好的血液循环和温度。鞋袜宜保暖、宽大柔软舒服,鞋子要防水,透气性能好,并要及时更换。脚部保暖对于预防感冒、鼻炎、哮喘、心绞痛等有一定的益处。

(四)足宜勤泡洗

用温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对心脏、肾脏及睡眠都有益处。《琐碎录杂说》说:“足是人之底,一夜一次洗”,说明人们早就把“睡前一盆汤”看作养生保健的措施之一。古今中外许多长寿老人和学者,都认为常洗脚非常有利于健康长寿。如民间歌谣说:“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睡前洗脚,睡眠香甜;远行洗脚,解除疲劳”。如果洗脚和按摩合在一起做,效果更好。

(五)药物护足

秋冬季节,足部常因经脉阻滞,肌肤失养,皮肤枯燥,而出现皲裂。用散寒活血,润燥养肤的中药,外涂足部,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下举二方,以作参考。

初虞世方(《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生姜汁、酒精、白盐、腊月猪膏。研烂炒热,擦于脚部,有散寒温经、润肤治裂之功效。

冬月润手(足)防裂方(《外科大成》)猪脂油12g,黄腊60g,白芷、升麻、猪牙皂荚各3g,丁香1.5g,麝香0.6g。制备成膏,洗脚后涂上。本方法祛邪通络,祛风消肿,防裂防冻。

6、手踝关节疼痛有什么按摩疗法

治疗穴位与指压法
关节痛并不仅限于膝盖,有时脚脖子、手腕、手臂也会感到疼痛。指压“膝眼”对治疗关节痛非常有效。现在简单介绍此穴道。

“膝眼”位于将膝盖折成直角时,在它的下面凹处。指压时用双手中指,一面缓缓吐气一面强压6秒钟,如此左右各做10次,每天做3回。则关节疼痛在不知不觉间就可去除。

7、有什么对膝关节起到保健、保养的作用的方法没有?

一,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1.走 要 续走太久,当膝盖觉得 舒服时就应 即休息,「休息是为 走 长远的 」,也要坐太久或站太久.
2.避免半蹲,全蹲或跪的姿势,如蹲马步,打太极拳等.
3.保持 想体重,以减轻膝盖的负担.
4.注意膝盖的保暖,可以穿长裤或护膝 保护膝盖.
5.少搬重物,少上下 梯, 要穿高跟鞋.
6.避免外伤及过 动.
二,膝部的保健运动
活动 够容 造成关节的僵硬,过 的运动会加速关节的磨损,游泳是非常适合膝关节的运动,但是运动以关节 感到疼痛为 , 觉疼痛即应休息.以下介绍几个对膝关节有帮助的腿部保健
运动:
1.股四头肌运动
站 时,缓慢绷紧你的大腿肌肉(将你的膝盖向上 ),并且维持紧绷 态 到10,然后再缓慢放松.每当你站时,至少每小时做十次以上.在 久之后,你即可以自动自发地做它,甚至需要想到要去做也会如此.
2.直腿抬举运动
仰卧於床铺或地面时,缓慢抬举你的腿部, 地面约1呎高,且维持你的膝关节直伸 到5,再缓慢将之放下.每天做二回,每回做10或15次.在你感到肌增进时,你甚至可以在你的踝关节附近加上荷重(以手提袋装书可以发挥很好的效果),在这 运动中,运动员可以举起其体重之四分之一.
3.腿后腱肌运动
当你俯卧时,缓慢将你的足部向后上方举(屈曲你的膝关节),并且维持此姿势缓慢 到5.然后缓慢将之放回,每天作回每回重覆10~次.当你的肌 增强时,可在你的脚踝上加上荷重,且以抬举你体重之15%为目标.
4.外展肌运动
当你侧躺时(患腿朝上),抬举你的腿部(自髋部抬起)约一呎高使之悬空,并且维持此姿缓慢 到5.然后缓慢放下.每天做 回,每回做10~15次.
三,饮食调
退化性关节炎的病人平时应多吃富含胶质,软骨素,有 於关节软骨修 的食品,如 耳,蹄筋,贝 ,小鱼乾,木耳,海带等食品,忌辛辣烧烤或油腻生湿的饮食,如烟酒,肥肉,辣椒,烧烤的食品,以下介绍 个食 方:
【冬瓜排骨汤】
冬瓜一斤, 小排半斤,煮汤吃.宜淡忌咸.适於发作期,以肿胀为主,无明显红热者.或缓解期作为保健预防食 .
【木耳红枣薏仁汤】
木耳5g,红枣10g,薏仁50g, 加 熬汤,当点心,分早晚2次服完.适於缓,解期,肿胀 明显,唯 或天气变化,即感酸痛发胀者.

8、怎样洗脚可以达到保健作用?

人们大都有每晚洗脚的习惯,但单为清洁而洗的多,能意识到养生保健手段的少。所以洗脚质量往往不知高。真正的足浴对水温和水量都有讲究。道开始时水不宜过多,以浸过足趾即可,水温宜在40—50℃左右。浸泡几分钟后,再加水至踝关节以上,水温保持60—70℃之间。两脚互相搓动,以促进水的流动,每次30分钟左右。当感到身上微热时,即可擦干,再用手将脚部按摩几分钟,然后涂些膏霜之类的护肤品,脚癣版患者可涂抗真菌药膏。

足部保健已成为当今养生保健新热点。人们正在倡导的脚按摩、权脚踝操、光脚走、足浴等足疗热,其中足浴因其方法简单,便于坚持。

9、足三里为什么有保健作用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常用的重要穴位,位置在膝下3寸,于胫骨前缘旁开1寸处,患者可取坐位屈膝垂足,或卧位在外膝眼直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处取穴。足三里临床应用广泛,是治疗胃肠及下肢膝胫疼痛的首选之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中指出“足三里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腹泻,腿胫膝肿胀酸,伤寒瘦损,气蛊诸股”。所以足三里有诸病皆治的说法。1 足三里能健脾、消除腹胀、助消化 足三里穴以治疗胃肠疾病为主,有“肚腹三里留”之说。胃脘痛可配合内关、合谷、中脘、阳陵泉,腹胀配合脾俞、胃俞。脾胃互为表里,为后天之本。以足三里为主穴,可配合诸多穴位治疗疾病。配中脘治疗肝气郁滞,食停胃脘或因中焦虚寒所致的胃脘疼痛,起到疏肝理气,温中散寒的作用,配中脘、内关、合谷有温胃散寒、调中降逆之效,配脾俞、公孙可调补脾气、健中和肠以消除泄泻。以足三里为主穴,可治疗消化系统的疾病。2 足三里能调气血,活络止痛 按摩足三里能使气血流通,舒经通络,祛风散寒。足阳明经,起于鼻两旁……下至髌骨,沿着胫骨前嵴外侧下行足跗,另一支脉从膝下3寸处分出进入中趾外侧端。由此可以看出,足三里穴是治疗下肢疾病的重要穴位。 临床证实,足三里有健脾利湿,舒筋活血的功效,所以下肢运动系统的疾病治疗离不开足三里穴。风寒湿脾及外伤所致的局部疼痛肿胀,可配膝眼、委中、阳陵泉,关节炎可配昆仑、悬钟,踝关节疼痛可配丘墟、照海。推拿双足三里 穴,可治疗周身关节痛。 3 足三里具有防病、保健强壮的作用 足三里能起到防病、促健强壮的作用,俗话说“人老先老腿”,推拿足三里穴能使腿脚灵活,这与古代神医华佗的五禽戏来锻炼身体,使人达到健康防病是一致的。推拿足三里可防止衰老,预防百病,如配神门可治疗失眠,配天柱、中渚可治耳鸣,配听宫、外关治耳聋,配睛明、风池治视神经萎缩,配心俞、脾俞、内关治心脾两虚,配心俞、肾俞、关元治心肾亏虚。素体健康的人,经常按摩足三里穴,能使人精力充沛,身心更健康!

与踝关节保健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