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保健知识 > 红楼梦保健

红楼梦保健

发布时间:2020-06-23 02:36:09

1、红楼梦中全部药剂

与其它明清涉医小说相比,《红楼梦》写得最具特色的是卫生保健和养生方面的知识。

《红楼梦》以贾府的日常生活为主要表现内容,衣食住行的描写占了很大篇幅。在红楼人物的日常饮食起居活动中,融合了大量的卫生保健和养生知识。例如第三回写贾府吃饭时,有“丫环执着拂尘漱盂巾帕”,“饭毕,各各有小丫环用小茶盘捧上茶来”,第一道茶用来漱口,第二道才是吃的茶。书中多次写到以茶漱口。饭毕漱口,有益于口腔卫生,牙齿保健;用茶水漱口跟用清水相比又可以去除油腻;饭后喝茶,也有消食作用。

贾府里常有聚会饮宴,喝酒的时候,特别是在冬天,都要烫热了再喝。第八回写宝玉喝冷酒,宝钗马上劝阻他:“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 这番话是很有科学道理的。喝冷酒对肠胃有很大害处,如果把酒烫热了再喝,一方面可以减少体内热能的消耗,另一方面又可以使酒中的刺激性物质挥发掉,减少其对肠胃的刺激,同时还可以加强酒的活血行气作用,使酒味更芳香醇和。

关于饮食与卫生保健和养生的关系,书中还有多处描写。例如第三十八回写贾府开蟹宴,贾母看到宝玉等人喜欢吃蟹,就告诫说:“那东西虽好吃,不是什么好东西,吃多了肚子疼。”黛玉体弱,果然才“吃了一点子”,就“觉得心口微微的疼”,赶紧喝热酒来压。这是因为蟹性寒凉,蟹黄又属于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不易消化,因此吃多了对人不利。黛玉多病,经常不思饮食,只靠补药支撑身体,宝钗劝她:“古人说:‘食谷者生。’你素日吃的竞不能添养精神气血,也不是好事。”又说:“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养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这些话提出了食补胜于药补、食物养身的观点,指出了滥用补药的害处。

《红楼梦》很强调用食疗的方法来治病健身,第五十三回写道:“这贾宅中的风俗秘法,无论上下,只一略有些伤风咳嗽,总以净饿为主,次则服药调养。”晴雯伤风,“净饿了两三日,又谨慎服药调治……便渐渐的好了”。第一百零九回写贾母因多吃了些,胸口饱闷,鸳鸯要去告诉贾政,贾母不让,说:“我饿一顿就好了,你们快别嚷。”

第四十二回御医王济仁为贾母诊病, 也说:“太夫人并无别症,偶感一点风凉,究竟不用吃药,不过略清淡些,暖着一点儿,就好了。”同一回写王济仁为凤姐的女儿大姐儿诊病,同样劝她:“只是要清清净净的饿两顿就好了。”贾府里的人生病,也常用清淡的饮食如米汤、稀粥来调理,书中写到的粥有六、七种之多,如“碧粳粥”、“枣儿熬的粳米粥”等。书中还写到了多种药食同用的保健食品,如合欢浸的酒、玫瑰露、茯苓霜等,尤其推崇燕窝,多处写到燕窝的吃法和功用,例如第四十五回写黛玉不思饮食时,宝钗向她推荐吃燕窝粥:“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

对于外感病邪的预防,《红楼梦》也作了大量的描写。第五十八回写宝玉病后出门看众婆子料理园子,史湘云看到了说:“这里有风,石头上又冷,坐坐去罢。”这是写避风邪。第六十二回史湘云喝醉酒后睡在石板凳上,众人看见推醒她说:“快醒醒儿,吃饭去,这潮凳上还睡出病来呢1”这是讲要避湿气。第五十一回写晴雯病倒在怡红院中,老女佣传王熙风的话说;“两剂药好了便罢,若不好时,还是出去为是。如今的时气不好,沾染了别人事小,姑娘们的身子要紧。”这是说要防止传染病(“时气”)。

第十三回写宝玉得知秦可卿病死,马上急着要去看望,贾母劝阻他:“才咽气的人,那里不干净。”这是因为病人死后,身上的病原微生物可能沾到家具等物品上或散发到空气中,健康的人一旦接触,就有可能被传染,因此贾母才阻止宝玉,不让他马上去看望秦可卿。以上这些预防保健的描写,都是很符合科学道理的。

《红楼梦》中的许多人物生病,都与情志有密切关系,因此书中对节制情志以保健养生也十分重视。例如第十九回写秦可卿生病时,尤氏说:“连蓉哥儿我都嘱咐了,我说:你不许累持他,—不许招他生气,叫他静静儿的养几天就好了。”第八十三回写黛玉吐血,探春来看望她,说:“只要你肯安心吃药,心上把喜欢事儿想 想,能够一天一天的硬朗起来。”这两例都是说明情志平和,心情放松对治病有很大帮助。

第三十二回宝玉对黛玉说:“你皆因都是不放心的原故(指对与宝玉的婚事),才弄了一身的病了。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的了!”第四十八回写香菱加入诗社,为学作诗“挖心搜胆”,夜不成寐,宝钗警告她:“学不成诗,弄出病来呢?”这两例是说忧愁思虑过度容易致病。

除了注意饮食、预防外邪、节制情志以外,书中还写到了许多其它的保健养生知识。例如第十九回宝玉去看望黛玉,见她天大亮还在睡,对她说:“酸疼事小,睡出来的病大。”第六十七回薛宝钗根据自己的经验劝林黛玉说:“妹妹若觉得身子不爽快,倒要自己勉强扎挣出来各处走走逛逛,散散心,比在屋里闷坐着到底好些。我那两日不是觉得发懒……因此寻些事情自己混着,这两日,才觉着好些了。”中医有“久坐伤肉,久卧伤气”之说,这两处描写都说明了长时间坐卧不动,对身体不利。即使有病,如果不是很严重。也应该尽量活动活动,这样一来可以避免坐卧的孤独无聊,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二来也可以活血行气,增强体质;宝玉、宝钗的话看似平常,却是经验之谈。
(原载:红楼品茗)

2、红楼梦 品茶的情节

首先是茶品,红楼梦里的几种茶堪称是茶中的精品,如:枫露茶,这种茶我不是太知,可能属于特种茶品吧,再如:六安茶(产于安徽),老君眉(即君山银针,产于洞庭湖),普洱茶(产于云南),龙井(产于杭州西湖),这些都是我国著名的茶品,在古代都是贡茶。这些茶品同样也反应出当时贾府的显赫与奢华。

其二是泡茶的水,好的茶要用好的水来泡才能显现出其特殊的品质来。红楼梦里说到泡茶的水,最突出的莫过于第四十一回 《栊翠庵茶品梅花雪》里妙玉招待贾母一行中所用的。她给贾母上的茶是用“旧年蠲的雨水”,这还不奇,后单独招待黛玉,宝钗,宝玉时用的是五年前她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时,收的梅花上的雪,用鬼脸青的花瓮埋在地下“今年夏天”刚取出的!虽然按现在的科学来说这样并不一定可取,但在当时肯定是极其罕见又极其高档的“茶水”了!可见泡茶之水的讲究之处!

其三,茶具。好马配好鞍,美女配英雄。这好的茶好的水,同样也需要好的茶具。在红楼梦里,好的茶具是不胜枚举!最典型最珍贵最奇特的还是《栊翠庵茶品梅花雪》里妙玉使用的茶具!大家看:给贾母上的是“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给贾母随行人员上的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给宝钗用的是“□瓟斝”;给黛玉用的是“杏犀□”;给宝玉用的是“绿玉斗”,取笑宝玉时妙玉拿出的是“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海”!都是奇品精品!

其四,烹茶。这就讲究火侯和水温了,否则糟蹋了好的茶品。现在的科学可以精确的测量出来,但那时是凭经验的,要有很高的茶艺才能不失茶的纯正。在红楼里妙玉堪称是茶道高手,有的茶是要煮的,有的茶是用不同温度的水泡的,书中道“妙玉自向风炉上扇滚了水,另泡一壶茶。”这儿她知道用特殊的炊具烧水,另泡一壶说明她知道好茶不可直接泡在用者的杯中。

其五,品味。还是说妙玉吧 !她针对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茶和茶具(茶具也影响茶味的)以适合他们的品味。最简单的例子还是这一回里的,当她把茶端给贾母时,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这儿就看出她的茶道与悟人来了!她人孤僻,少与人接触,但端出的茶让这一群挑剔的人却无从挑剔,其茶道可见一斑!

第54回元宵节夜宴上,凤姐准备的杏仁茶也是配制的。它用冰糖、杏仁研末,冲细茶制得,有润肺、消食、散气之功效。贾母对凤姐预备的鸭子肉粥、枣儿粳米粥、杏仁茶等夜点不感兴趣,独喜欢杏仁茶,正合年高之人节下消食化气之把贾母饮茶习惯和凤姐的投其所好,一丝不乱地直接写出,又暗含作者对饮茶功能的深刻了解。
栊翠庵品茶一回中,当妙玉捧茶给贾母时,贾母初以为是六安茶而不吃,当被告知为老君眉后方才吃。恐怕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不利于健康的因素:贾母方才吃了酒肉,而茶叶功效中就有醒酒去肥腻之劳,再加上贾母年事已高,脾胃虚弱,饮滋味醇和的茶叶较适合。因为茶叶中一般发酵茶的去腻解酒的功效要好于不发酵茶(绿茶),所以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因饮食中多酒肉,所以他们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喝的多为再加工茶中的紧压茶或红茶等等。
小说中第63回寿怡红开夜宴,有一段写林之孝家的查夜来到怡红院,和宝玉的对话中提到了普洱茶。普洱茶,出产于云南西双版纳、思茅等地,集散在普洱县。自唐始用,到宋时已列为贡品名茶。是黑茶中的一种,属完全发酵茶。它的品质特征是: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色泽乌润或褐红,滋味醇厚回甘,并有独特的陈香。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有降血脂、减肥、抑菌、助消化、暖胃、生津、止渴、醒酒、解毒等多种功效。原文中:林之孝家的又向袭人等笑笑说:该沏些个普洱茶吃。袭人晴雯二人忙笑说:沏了一盄子女儿茶,已经吃过两碗了。大娘也尝一碗,都是现成的。可见怡红院里常备普洱茶为事实。此回中几个丫鬟为宝玉过生日,事先袭人晴雯已备好一坛上好的绍兴黄酒,泡好了一壶女儿茶,又宝玉有话:今日吃了面,怕停食,所以多玩了一会儿,林之孝家的建议丫头们沏茶。这种种细节的描写,也足见宝二爷这一圈子里的人也知晓茶性,深懂养生之道。第62回中还写到众人用茶为湘云醒酒。由此可见,到了清代茶以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了。

以茶待客,《红楼梦》中儿是有亲戚朋友来一般都有以茶待客的描写。第1回,甄士隐命小童献茶,招待贾雨村;第3回黛玉初到贾府,凤姐相见后,一面说话,一面已摆了茶果上来,凤姐亲为捧茶捧果。又第8回写宝玉到梨香院薛姨妈处,薛姨妈摆了好几样细茶果来留他们饮茶。第26回,贾芸进见宝玉,袭人端了茶来,贾芸忙站了起来,笑道:“姐姐怎么替我倒起茶来?”;第41回,贾母、宝玉等人到翠拢庵,妙玉以各种名茶招待。最为隆重的以茶待客之礼是元妃省亲的时候。这位皇妃娘娘回归贾府时,那礼仪太监请元妃升座受礼,顿时两旁奏乐升起,随即举行“茶二献”隆盛礼仪。每一次献茶都要叩头礼拜,二献之后,元妃随即降座,奏乐方止。
1、以茶作祭,茶祭自占以来就是丧礼的重要部分。《红楼梦》中亦有茶祭的描写:如第14回,秦可卿死后,王熙风向办理丧事的仆人交代了六项任务,其中之一就有“奉茶”一项;当秦氏的灵枢停在铁槛寺里时,和尚也要向亡人奠茶;第58回,贾宝玉听说药官死了很是悲痛,即以清茶一杯祭亡灵。
2、以茶定亲,婚礼中茶是少不了的物品。男方送给女方的聘礼叫作“卜茶”、“茶礼”女方吃了男方的茶,就表示己定亲。[7]《红楼梦》第25回,王熙凤在怡红院遇见林黛玉,就问起日前赠送暹罗国茶是否尝了。林黛玉听了笑道:“你们听听。这是吃了他们家一点子茶叶,就使唤起人了。”凤姐笑道:“你既吃了我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众人听后一齐笑了起来。
3、以茶赠友,将茶叶作为礼品送给亲朋好友,在中国古代是屡见不鲜的事。《红楼梦》中也有不这样的情节,第24回,写王熙凤送暹罗贡茶给林黛玉;第26回,写宝玉给林黛玉送茶;“丫头佳蕙笑道:‘我好造化,宝玉叫往林姑娘那里送茶叶,花大姐姐交给我送去,可巧老太太给林姑娘送月钱来,正分给丫头们呢。见我去了,林姑娘就抓了两把钱给我,也不知多少。”林黛玉奖赏送茶丫环,是表示对宝玉的谢意,其中茶叶所蕴涵脉脉深情,只有他们两人才能领会。
(五)《红楼梦》中的茶诗、茶联
茶有两大功能:一是功利性功能,即茶功能的物质基础。茶能清甘怡人、提神减疲、抗病除去、延年益寿。一是清赏性功能。清赏茶也是一种精神性功能。清赏茶是一种精神享受,与欣赏一幅名画,品味一首名诗无大异。甚至茗茶与诗画创作直接联系起来。品茶服从于艺术,艺术融入品茶中,让人们品出茶中之味,艺术之味。这正是曹雪芹的一大绝招。《红楼梦》里有不少茶诗茶联。以茶入诗词,风格独特充满浓厚生活气息。如第50回宝琴与湘云对成一联:“烹茶水渐沸。煮酒叶难烧”。第17回中宝玉为潇湘馆题联:“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第23,宝玉所作的“四时即事”诗四首,其中有三首咏及茶事:“倦绣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夏夜即事》)“静夜不眠因酒喝,沉烟重拨索烹茶。”(《秋夜即事》)“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冬夜即事》)第76回,黛玉、湘云相对联句,情调凄清,犹如寒虫悲鸣。后来妙玉听到截住,于是三人同至拢翠庵,现烹茶,由妙玉续完所剩十三韵,其中有句:“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彻旦休言倦,烹茶更细论。”这些咏茶诗、茶联把《红楼梦》中的茶文化推向了高潮具有极大艺术魅力。
四、《红楼梦》中茶文化对人物塑造和情节推进的作用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是把饮茶及其习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描写的。他通过写茶的种类、煎茶用水、饮茶用具,以及茶祭祀和吃年茶、茶泡饭、以茶敬客等等,展现了我国十八世纪中叶封建贵族之家的风习和茶文化的深远影响。其次,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考察,《红楼梦》所写茶、饮茶活动,都是为他塑造人物、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认识而服务的。同时通过这些描写,起到烘托故事气氛、丰富小说情节的作用。
(一)从饮茶中表现人物的不同地位和身份
小说也借茶之名劣来表明地位之高低。如贾母是一家之母,她必须喝贡品名茶老君眉;宝玉是一位浪荡公子,多情爱幻想,喝神仙茶才适;黛玉,一个江南女子,多愁善感,须喝龙井茶才能展现出她的天生丽质,高雅不俗的气质。而一般之佣人也只能喝普通的劣等茶了。 第41回写贾母带领众人游览大观园,至拢翠庵,老太太即向妙玉道:“把你的好茶拿来。”妙玉捧上茶来,老太太又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即笑答:“知道,这是老君眉。”六安茶为享誉九州的名品。老太太为何不吃?老太太世事明察,人生经验极为丰富,深知养身之道。第109回老太太弥留之际睁开眼来要茶喝,邢夫人进了一杯参汤,老太太拒绝说:“不要这个,倒一杯茶来我喝。”这表明老太大一生知茶好茶。她岂能将名茶弄混。老太太是对的。老君眉更适合她。老君眉叶片弯弯,满披白毫,纯净如寿星之眉;制成茶叶,嫩、匀、鲜、净,色泽润绿。尤共是其品性与六安茶颇为不同:六安茶“味苦”,茶汁滞涩。而老君眉则“味甘醉”香气高爽宜人。老太太年高体弱,又素喜甜味,今日游兴正浓,心情极好,当然要老君眉而不要六安茶。妙玉,是一位“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的女尼,对于茶事是十分精通的,所以她能未卜而先知老太太之意。这就是说,六安茶、老君眉都不是小说家编织小说情节时随意安排的,而是有其充分的理论和人物性格依据的。在这些地方,读者或可疏忽,但曹雪芹却是一丝不苟的。贾母对茶叶的挑剔,而刘姥姥接茶后一饮而尽且又嫌茶味清淡,把两个人物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刻画的入情入理。符合贾母德高望重,一家之母的身份。取老君、长寿之意,显示身份。最有意思的是贾母吃了半盏后便递给了刘姥姥吃。而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贾母众人都笑起来。刘姥姥散居乡下,体力劳动繁重,日常生活中饮食方面口味也较重,所以说出如此之话,便很自然了。日常生活习惯的差异,吃茶习惯的强烈对比与反差,更衬托了贾母的宽厚慈爱、地位尊贵,从而也间接地刻画了贾母的性格。从妙玉的备茶老君眉的行为中,曹雪芹把妙玉的深懂茶道、做人之道的一个槛外人的性格,也刻划的细致入微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妙玉的高谈阔论,随手能拿出那么多稀奇古怪、令人呱舌的茶具,连“诗礼管缨”的荣宁二府都相比逊色,从这段文字中我们不禁要问,妙玉究竟是什么样的身世呢?她如何有如此名贵的茶具呢?据有学者考证,妙玉本是一位金枝玉叶,因种种原因才带发修行。笔者以为无论妙玉身世如何,其不凡出身则已当定论。曹雪芹此处多言妙玉论茶具,与前文贾母不吃六安茶而择妙玉特备的老君眉时是一致的。从贾府中这诸多名贵的茶具,完整的茶具展示,也显示了贾府这一名门望族在当时社会的豪华与气魄来。王熙凤的娘家是“金陵王家”,爷爷时代就管理各国的来使朝贡,所以她能拿出“进贡”的暹罗茶分赠给姐妹们。这些看起来都是闲闲的一笔,但却在小事、细节上突出了人物的地位和身份。

小说第82回黛玉请宝玉喝龙井茶,龙井茶产于杭州西湖龙井村。自宋代以后被列为贡品名茶,属于细嫩绿茶,它有四绝:色翠、香郁、味醇、形美。外形扁平挺秀,光滑匀齐,芽毫依稀可见,色泽翠绿悦目,香馥若兰,滋味甘鲜,颊齿留芳,沁人心脾,汤色明亮。清代康熙皇帝在杭州创设行宫,把龙井列为贡茶;传说乾隆下江南时曾到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品饮龙井茶,将庙前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足见龙井茶的珍贵。[8]贾宝玉下学回家,到潇湘馆看望林妹妹,黛玉忙吩咐丫餐紫鹃道:“把我的龙井茶给二爷沏一碗二爷如今念书了,比不得头里。”这说明宝玉在林妹妹心中的重要,然而宝玉一下学第一时间就来看这位妹妹,不能不说二位是心有灵犀的。林妹妹生于江南自喜饮绿茶,又好龙井,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林黛玉也是一个饮茶高手,超凡不俗。
(4)以茶来展现不同阶层的生活
《红楼梦》中的太太小姐到大观园的藕香榭中饮茶,栏杆外放着竹案,上面摆着茶筅茶具,各具盏碟,还有专事煽风炉煮茶水的丫头。而同样是喝茶,第17回写宝玉到袭人家,给宝玉倒茶,袭人家当然拿不出成窑杯和“老君眉”,所以袭人不得不拿出自己的杯子和茶叶来招待宝二爷。小说第77回宝玉去看被赶走的丫鬟晴雯时,看到的是用黑沙吊子盛茶,茶碗有油膻异味,茶咸涩无味,而晴雯却觉如同甘露,一气都灌了下去。这在文中前后饮茶上透露着主仆之地位天壤之别,读来令人心酸。富人、穷人就连使用的茶具,饮的茶都是如此悬殊这种无声的对比,反映在封建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强烈反差。
在小说第8回中,当宝玉得知留给他的枫露茶被李奶奶喝去的时候,不仅摔了茶杯泼了茜雪一裙子,还要赶走李奶奶。而平日里最讲平等、宽容、民主的宝玉竟为了一盏茶水而发如此之火,而且李奶奶还曾是他的奶妈。这是为什么呢?主要原因便是李奶奶乱了规矩,下人是不能跃级享受的。可见封建社会等级之尊严!无论个人性情如何,社会观念还需严格遵循。在封建社会里,尊卑有别,阶级划分强烈。小说也借茶之名劣来表明地位之高低。如贾母是一家之母,她必须喝贡品名茶老君眉;宝玉是一位浪荡公子,多情爱幻想,喝神仙茶才适;黛玉,一个江南女子,多愁善感,须喝龙井茶才能展现出她的天生丽质,高雅不俗的气质。而一般之佣人也只能喝普通的劣等茶了。
红楼茶文化的深刻蕴含,还体现为茶中真切地反映出封建社会末期的人伦、人际关系以及各色人等所遵循的行为规范。红楼茶事,足可作为当时宗法等差制度和礼教的极好注脚。[9]除夕祭宗祠,贾母端坐高堂,长房长媳尤氏给贾母献茶,长房长孙媳秦氏给贾母同辈的祖母们上茶。然后,尤氏又给邢夫人等人、秦氏又给众姐妹上茶。凤姐和李纨等只能在底下伺候。献茶毕,邢夫人等起身服侍贾毋,贾母吃茶,闲话片刻离座回府。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等级分明,一丝不苟。但在别的一般场合中,又是掺有某种感情因素的。比如第3回凤姐亲自为黛玉捧茶,既是出干对老大太的敬重,也是对初来的黛玉的怜爱。第40回贾母等人至潇湘馆,黛玉亲自用小茶盅捧了一盖碗茶来奉与外祖母,而未给别人奉茶,其中是既有礼也有情的。第20回写宝玉一人在房中想吃茶丫头们都不在,恰遇小红经过,替他倒了茶。秋纹、碧痕听说此事,便啐了小红一口,骂道:“没有脸的下流东西!—你也拿镜照照,配递茶递水不配!”小红是做粗活的丫头,是没有资格给宝二爷倒茶的。宝玉和小红偶然破了这个规矩,就成了不能容忍的过错。第67回写袭人至凤姐房中,倒茶的既不是凤姐也不是平儿,而是丰儿。第89回写宝玉因思念晴雯而伤感,心内烦闷,要袭人陪座吃饭。饭后上茶本是袭人的事,但这时袭人与宝玉的关系有了临时性改变,因之侍茶者便是另外的丫头了。茶中的人际、人伦关系的就是如此地耐人寻味。
(五)茶对情节推动的作用
第8回,宝玉第一次去梨香院探望宝钗,宝钗即主动要求细赏宝玉的通灵玉,当她反反正正看过、又把正面那八个字念了两遍之后,忽转头向莺儿笑道:“你不去倒茶,也在这里发什么呆?莺儿听后,并没有去倒茶,而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经此启发,宝玉当即要看宝钗的金项圈。看了上面的字之后,宝下说:“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儿’”于是莺儿再次不失时机地笑道:“是个癫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金玉良缘”之论由此拉开序幕。但宝钗没有让莺儿继续把此论展开,只要她“微露意”就打住,所以再次斥她不去倒茶。这里的两次“倒茶”,均系隐语,主仆之意均不在茶,两人心照不宜,配合默契。第76回“闻秘事凤姐讯家童”亦有异曲同工之妙。训完两个顽劣家童,凤姐忽然叫“倒茶”,“丫头们闻声而去,但谁也没有倒茶进来。原来,这“倒茶”二字只是摒退众人的隐语。第15回有一处写及茶,其中宝玉要秦钟叫智能儿倒茶吃,也是意象性的,意即:“风流茶说合,酒是色媒人。”[

用“香销茶尽”为荣、宁两府的衰亡埋下了伏笔。接着叙述林姑娘初到荣国府,第一次刚刚用完饭,就有“各个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直到老祖宗贾母快要“寿终归天”时,推开邢夫人端来的人参汤,说:“不要那个,倒一钟茶来我喝。”在整个情节展开过程中,不时地谈到茶。如按照荣国府的规定,吃完饭就要喝茶。喝茶时,先是漱口的茶,然后再捧上吃的茶。夜半三更口渴时,也要喝茶。来了客人,不管喝与不喝,都得用茶应酬,这被看作是一种礼貌。如第二十六回,贾芸 看望宝玉时,“只见有个丫鬟端了茶来与他”,贾芸笑道: “姐姐怎么替我倒起茶来?” 至于宴请时,茶也是不可缺少的待客之物。当林姑娘初到贾府,见到凤姐后,“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即使在某些隆重的场合,献茶也是不能少的。如贾政接待忠顺亲王府里的人,也是“彼此见了礼,归坐献茶”。在第十三回秦可卿办丧事,太监戴权来上祭时,“贾珍忙接陪让坐,至逗蜂轩献茶。”第十七回元妃省亲时,“茶三献,元妃降座。”说明茶既是荣、宁两府的生活必需品,又是不可缺少的待客之物。 《红楼梦》中提到的茶,都是茶中极品,其种类很多,各有偏爱。如第八回写宝玉回到房中,茜雪端上茶来,“宝玉吃了半盏,忽又想起早晨的茶来,向茜雪道:‘早起斟了碗枫露茶, 我说过那茶是三四次后出色的。’”可见宝二爷喜欢的是耐冲泡的枫露茶。在第四十一回中,贾母到栊翠庵饮茶,妙玉捧出一小盖钟茶来,贾母说: “我不吃六安茶。”妙玉说:“这是老君眉”,可见高龄的贾母不喜欢喝浓香的六安茶,而偏爱清雅的君山银针老君眉。

在第六十三回中写到袭人、晴雯、麝月、秋 纹、芳官、碧痕、春燕、四儿等八位姑娘为宝玉过生日,夜宴即将开始,不料林之孝家的闯进来查夜,于是宝玉便搪塞说:“今日因吃了面,怕停食,所以多顽一回。”于是林之孝家的建议给宝玉“该泡些普洱茶吃”。因为普洱茶最去腻助消化。晴雯忙说:“泡了一茶缸子女儿茶,已经吃过两碗了。”说明女儿茶的效用与普洱茶相似。在第八十二回中,宝玉放学到潇湘馆来看望黛玉,黛玉叫紫娟:“把我的龙井茶给二爷泡一碗。”可见这位弱不禁风的千金小姐,爱的是清淡雅香的龙井茶。龙井茶在清代是不可多得的贡品,黛玉用此珍品款待心上人宝玉,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第五回中写宝玉在秦可卿床上昏昏睡去时,被警幻仙子引去,宝玉一到太虚幻境,“大家入座,小丫鬟捧上茶来。宝玉自觉香清味美,迥非常品,因又问何名?警幻道:‘此茶出自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此茶名曰千红一窟。’”

《红楼梦》中提到的茶具,虽然大多是古代珍玩,多为今人所不知或少知,但在使用上,还是道出了“因人施壶”的奥秘。如在第四十一回,栊翠庵品茗时,妙玉给贾母盛茶用的是“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上,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给宝钗盛茶用的是“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给黛玉用的“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点犀盉’”。给宝玉盛茶用的是一只“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后来又换成“一只九曲十环二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大盏”。给众人用茶是“一色的官窑脱胎填白盖碗”。而将刘姥姥吃过的那只“成窑的茶杯”,就嫌“腌臢了”,搁在外头不要了。至于下等人用的茶具又如何呢?如写到晴雯因生得艳若桃李,性似黛玉,被王夫人视为妖精撵出贾府后,在临终前,宝玉私自去探望她时,晴雯说:“阿弥陀佛! 你来的好,且把那茶倒半碗我喝。”宝玉问:“茶在哪里?”晴雯说:“那炉台上。”宝玉 看到“虽有个黑煤乌嘴的吊子,也不像个茶壶。只得桌上去拿一个茶碗,未到手,先闻得油膻之气。”两者相比,天地之别。

《红楼梦》中对沏茶用水也有独到的描述。在第二十三回贾宝玉作的春、夏、秋、冬之夜的即事诗中,有三首写到品茶,其中二首写到选水煮茶。如《夏夜即事》诗:“琥珀杯倾荷露滑,玻璃槛内柳风凉。”说炎夏以采集荷叶上的露珠沏茶为上;在《冬夜即事》诗中谈到“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认为冬天用扫来的新雪为佳。在第四十一回中,当黛玉、宝钗、宝玉在妙玉的耳房内饮茶时,黛玉问妙玉道: “这也是旧年的雨水?” 妙玉回答道:“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统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 回来了,你怎么尝不出来? 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么轻清,如何吃得!” 近代科学认为,雪水和雨水,都属软水,用来泡茶,香高味醇,自然可贵。用埋在地下五年之久的梅花上的雪水,更属可贵了。因古人认为“土为阴,阴为凉”,入土五年,其水清凉甘冽自是无可比拟了。这种扫集冬雪,埋藏地下,在夏天烧水泡茶的做法,至今还乐为我国不少爱茶人所采用。

在《红楼梦》中谈到的茶俗也有很多。在第七十八回中,宝玉祭花神赋《芙蓉女儿诔》:“维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竞芳之月,无可奈何之日,怡红院浊玉,谨以群花之蕊,冰鲛之壳沁芳之泉,枫露之茗,四者虽微,聊以达诚申信。”反映了以茶为祭。在第八十九回中,宝玉因见了往日晴雯补的那件“雀金裘”,顿时见物思人,在夜静更深之际,在晴雯旧日居室,焚香致祷:“怡红主人焚付晴姐知之:酌茗清香,庶几来飨。”同样亦是茶祭。在第二十五回中,凤姐笑着对黛玉道:“你既吃了我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儿? ”这反映了古时的以茶为聘。再如第三回中,林如海教女待饭后过一时再饮茶。第六十四回中,宝玉暑天将茶壶放在新汲的井水中饮凉茶等等,都是饮茶的经验之谈。

好了,你加分吧~~~~~~~`

3、红楼梦中说的香露是什么

是一种保健品类型的饮料,有药用、美容等用途,跟蜂王浆、太太口服液之类的东西类似。

在《红楼梦》中,有两种清露,一种是玫瑰清露,另一种便是木樨清露。木樨也就是桂花,木樨清露就是桂花的香露。《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桂花清露味道微苦,有疏肝止牙疼的功效。从《红楼梦》的表述中,木樨清露与玫瑰花露在清代时应该都是进贡朝廷的江南贡品,因此都为“上用”。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被父亲贾政一顿暴打后,时而清醒时而昏迷,清醒时嚷嚷着要吃酸梅汤,却被丫头袭人阻止了。这袭人跑去告诉了王夫人,王夫人告诉袭人,自己那里有几瓶上用的清露,便叫自己的丫鬟拿了过来。
“袭人看时,只见两个玻璃小瓶,却有三寸大小,上面螺丝银盖,鹅黄笺上写着‘木樨清露’,那一个写着‘玫瑰清露’。”袭人笑道:“好尊贵东西!这么个小瓶儿,能有多少?”王夫人道:“那是进上的,你没看见鹅黄笺子?你好生替他收着,别糟蹋了。”从王夫人的话,可以看出这木樨清露的珍贵。
事实上,木樨就是桂花,不过老辈们很少把它称作桂花,而是喊做“木樨”,主要原因是“纹理如樨”。桂花在药用方面,味道微辛,有化痰、止咳、生津和止牙疼的功效。桂花露为桂花蒸馏所得香液,有疏肝理气性脾开胃的功能。《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味微苦。”

制作方法:
清人顾仲在其编著的饮食著作《养小录》中有记载:“充分发挥烧酒锡甑、木桶减小样,制一具,蒸煮香露。凡诸花及诸叶香者,俱可蒸露。入汤代茶,种种益人。入酒增味,调汁制饵,无所不宜。”清苏州人顾禄《桐桥倚棹录》云:“治肝胃气,则有玫瑰花露;疏肝牙痛,早桂花露。”

4、红楼梦里的养生

一、有关药物方面的知识
整部《红楼梦》中,涉及的单纯药物就有二十多味:如肉桂、附子、鳖甲、麦冬、玉竹、冰片、房香、紫苏、桔梗、防风、荆齐、积实、麻黄、石膏、钩藤、获荟、千年松根获菩胆、地黄、当归、黄花、牛黄、朱砂、黄洒、山羊血、人参、人形带叶参、上等人参、龟大何首乌、珍珠、古坟珍珠、头胎紫河车。这些药物,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性药物。其中解表药麻黄、紫苏、防风、荆并;清热药石膏、地黄、牛黄;渗湿药秧茶;温里药肉桂、附子;化痰止咳桔梗,安神药朱砂、获答胆(即获神);平肝息风药珍珠、钩藤;开窍药珍珠、演香;补益药黄苗、人参(上等人参、人形带叶参)、头胎紫河车、当归、何首乌、麦冬、玉竹、鳖甲;理气药积实;活血药黄酒、山羊血c临床上运用中药.大都有一定的配伍,既不是偶然罗列,亦不是无重点、无组织的见症付药.而是有目的、有重点、有组织的配伍运用药物。《红楼梦》中.通过旁观者的口来评说方中药物的配伍使用、药物的多寡、性味的强弱、疗效的好坏、剂量的增减、方剂的化裁早在《神农本经名列》中就指出:“药有七情,……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畏着,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者,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又云:“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摄。”“药有阴阳配合.子耻兄弟。”《内经》讲得更具体,谓药有酸、辛、苦、咸、甘、淡。辛甘相合,可以发放,酸苦相合,能涌能泄.咸味涌泄,谈味渗泄,各随五脏之病,而制药性之品味。红楼梦作者是深知中药知识的,对历代本草、方剂理论都有研究,因此能对医者制方用药不能因人而异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和批评意见。
二、有关方剂方面的知识
《红楼梦》中涉及的方剂有二十多个:如气血双补的人参养荣九(出自《和剂局方》)、气血双补的八珍九(出6正体类要》)、补阴的左归丸(出自《只岳全书》)、补阳的右归九(出自《只岳全书》)、滋养安神的天五补心丹(出自《摄生秘剖》)、祛暑解表的香善饮(出自《和剂局方》)、用于疗疮发背的拇花点舌丹(《王洪绪方》)、调和肝脾的黑退遥散(出自《医略六书一女科指要》)、六味地黄九(出自《医级》)、活络丹(现通称为小活络丹《圣济总录》)、凉性开窍的至宝丹(出自《和剂局方》)、温性开窍的紫金锭(又名太乙玉枢丹)、十香还魂丹、延年神验万全丹、归肺固金汤、八珍益母九、调经养荣九、催生保命丹、黎洞丸、祛邪守灵丹及开窍通神散(上方秘制)、四神散(则由牛黄、珍珠、冰片、朱砂组成)。传统的药方,一般只提名,不详写药物组成、服用方法和剂量。
而书中涉及的偏方杂药则较详细记述,其一是冷香九,是一个和尚说的一个海上方,他又给了一包药末子作引子,异香异气的。薛宝钗的热毒发作时,会喘嗽,—‘吃就好了,倒灵验些。这个海上方,东西药料一慨都有限,只难得‘可巧,二字,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英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线,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十二线蜂蜜,十二线白糖,九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内,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拿出来吃一九、用十二分黄荣煎汤送下其二是在秦可卿生病时、张先生开了益气养荣扑脾和肝汤,药用人参二钱,白术二线土炒,云荟三钱,熟地四钱,归身二线酒洗,白芍二钱炒,川芍钱半,黄英三钱,香附米二钱制,醋柴胡八分,淮山药二钱炒,清阿胶二钱蛤粉炒,延胡索钱半酒炒,炙甘草八分,引用建莲子七粒去心,红枣二枚。煎了吃了——剂,头眩的赂好些,别的仍不见怎么样大见效。
此外,书中未有详细讲清药名的有三处。其一为王夫人对宝玉说的:前儿的丸药都吃完了,明儿再取十九来,天天临睡的时候,叫袭人服侍你吃了再睡;其二为宝玉被热油烫伤后用败毒消肿药外敷;其三为宝钗送一九药来治疗捧伤。后两者是治疗性药物,就其举例来看,是相当好的药物,其使用效果很理想,没有遗留下什么后遗症。
三、有关西洋医药
《红楼梦》书中还提到西药,一是宝钗生病时用过西药,一是晴更生病时用西药依弗哪外贴太阳穴处来治疗头痛以及用鼻烟来治疗感冒风寒鼻塞不通。十八世纪以来,欧洲资本主义逐渐发展,传教土进入中国,也把西洋医学和西药带人中国,在朝廷和达富贵人中,就有人使用西洋药物来治疗疾病。《红楼梦》中,虽然只有两处讲到西洋药物,但我们可以看到西医和西药慢慢被百姓所接受。按陈邦贤所著的《中国医学史》记载的西洋医学的输入中,外国人在中国设立的医院就有37所,几乎各省都有,大都是教会所设。
四、有关处方用药知识
红玉向林姑娘要些药来吃。十七岁的林红玉道:“胡说,药也是混吃的。”病症虽同,用药灵活.因人而异。又如宝五看处方时,发现上面有紫苏、桔梗、防风、荆芥等药,后面又有松实、麻黄。宝玉便道:该死,该死,他拿女孩儿们也象我们一样的治疗,如何使得凭他什么内滞,这权实、麻黄如何禁得。
治病求源,用药不可偏废如林黛玉的病症,治疗了好久,总不见效,宝钗见药方上人参肉挂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认为先以乎肝傻胃为要,肿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镜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在此提出食补。而袄荟霜,为当地千年松柏根的袄苔的精液和了药,弄出的白霜儿。说第一用人乳和着,每日早起吃一钟,最补人的.第二用牛奶子,万不得,滚白水也好。虽然是个贵纫儿,却是吃多了也最动热。香雪润律丹、木犀清露、玫瑰清露等都具有滋补作用。
在家庭备用药方面:贾府是富足之家,人口多,常备用药物。彩云只得又去找,拿了几包药材来说,我们不认得这个,请太太自看。除这个再没有了。王夫人打开看时,也都忘了,不知都是什么药,并没有一枝人参。之后找到一包人参,固然是上好的,如今就连三十换也不能得这样的了,但年代太陈了。这东西比别的不同,凭是怎样好的,只过一百年后,便自己成了灰了。如今这个虽末成灰,然已成了朽糟烂木,也无药性的了。因此备用药物有其方便的一面,也有浪费的一面。
纵观《红楼梦》这本书,在许多章节中都有医学知识,有的是为故事的发展需要而铺设的,但作者能将医药学知识放在这样小说中来写,而且写得合情合理,可见作者对医学知识也是深有研究的,成竹在胸的,信手拈来,皆成文章,非肩文理医理兼通者不可做到。

《红楼梦》这部古典文学巨著,经纬纵横,包罗万象,不仅塑造了众多栅栅如生的艺术形象,而目对饮食、保健等方面也有极为突出的描写,特别是其独特的养生之道更是鲜为人知。
以茶养生
《红楼梦》一书中有多处描写吃茶养生的情节,每处虽着墨不多,但是各有意趣,耐人寻味。
老君眉 老君眉是《红楼梦》冲贾目最爱吃的养生茶。此茶是湖南洞庭湖中君山所产的一种银针茶,因为它是君山所产,外形象眉,故称。老君眉。。每次贾目吃此茶时,都取用梅花雪水浸泡,而且此茶色泽鲜亮,香气高爽,其味曰醇,既养心又养生,所以成为贾目最喜爱的养生茶。
女儿茶 所谓女儿茶,是川、责两省之中的草药,别名岩果紫、黄茶根、女儿红。《红楼梦》中第63回写宝玉吃了面食,怕停食,林之孝家劝他闷“普洱茶”。宝玉饮后,顿时食欲大增。闷此茶时,可加入少许糖,泡一夜即可服之。此茶还有通经的功效,少女食之,效果更佳。
六安茶 这种茶是贾宝玉最爱喝的养生茶。此茶产于安徽霍山,据明代文震亨《长物志》载:“六安,宜入药品,但不善炒,不能发香而味苫,茶之本性实佳
以酒养生
《红楼梦》中的酒有多种,能使这个封建贵族大家庭中的老节、太太、少节、小姐们养生的酒出不乏几例,如合欢花浸的烧酒。此酒成了林黛玉的疗养酒。《红楼梦》第38回,因膀蟹性寒,篱玉吃后觉得心口微微地痛,要喝口热热的烧酒。所渭“烧酒。就是白酒。宝玉忙道:‘有烧酒。”便令将那‘合欢花浸的烧酒。烫一壶来。合欢花是合欢树上开的小白花,有安神、解郁等功效。中医认为,合欢性平、味甘,能舒郁理气、安神活络、安五脏、和心志,治郁结胸闷、失眠健忘之症,令人欢乐忘忧,久服轻身明目。所以黛玉用它不仅能范除寒气,而且对黛玉的多愁善感、夜间失眠出有独特的功效。
目苏酒 在大观园里有除夕献“屠苏酒的习俗。除习俗之外,此酒还是宝玉、黛玉、宝钗的养生之酒。每当他们外出游玩时,总以喝点居苏酒来“促生”。其实此酒是药酒,采用赤木桂、防风、蜀椒、桔梗大黄、赤小豆等浸泡而成。昌有祛风寒、请湿热及预防疾病的作用。
黄酒在《红楼梦》第63回宝玉生日那天,袭人特地向平儿要了一坛。绍兴酒”给宝二芍助兴。这绍兴酒也称黄酒,是宝玉特别喜爱的养生酒。因酒性平和、不伤人、有营养,系优质糯米酿造,因而深受大观园里上下人的欢迎。
蔬菜养生
《红楼梦》中写蔬菜很多,除有茄子、豆、扁豆、葫芦、灰条菜以外,还有南京的特产芦高、构记芽(俗称拘记头)其中特别受这个贵族家庭欢迎的要数户高和拘记芽了。
芦蒿 《红楼梦》第61回中有问:“晴要姐要吃芦高,用肉炒,用鸡炒,面筋炒?”芦高其味独特,鲜香可口,而目还有滋肾、养肝、润肺、清凉明目之功效,是晴呈的独特的养生佳品。
饥饿养生
贾府数百人,各有着不同的医疗保健方法和养生之谨。如《红楼梦》第53回,晴要感昌后几近痊愈,后因补孔雀裘,复感,病势渐重,便用了贾府中的风俗秘疗:饥饿疗法,净饿曰,又慎服药调治,便渐渐地好了。象袭人感冒后仅饮米汤,也是遵循此种秘法采调理养生。
散步游玩
贾母是《红楼梦》—书中著名的老寿星,而她的养生之谨却鲜为人知。首先,她很注意散步游玩。她认为散步是“疏散疏散筋骨”。她还喜欢热闹,每逢节日,她和儿孙媳妇们在大观园内走动、玩乐。其次,贾母是个性格豁达的人,她不象王熙凤那样,工于心计,责得无厌,更不象林熏玉那样长期悲戚疑虑,郁闷不已。贾母对饮食调节、寒温调摄也很注意,她爱吃甜烂之物,吃东西是“少而精”。至于衣着保温,自有大小丫头打点。贾目的养生之谨可以用高代名医程钟龄的“保生四要”采概括:“一曰节宦;二曰慎风寒;三曰惜精神、四曰戒噎怒。” :) 古代都崇上自然东西红楼梦就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

5、《红楼梦》中的捶背是哪种保健方法?

在《红楼梦》里,丫环给贾百母、王夫人捶背的场景比比皆是。这是古代最常见的一种保健方法。

人体背上有3条重要的经络度,沿着脊柱的是督脉知,是人体的阳中之阳,两边各距离督脉1.5寸,是膀胱经,关系到人体的五脏六腑。捶背关键是要“轻”,正确方法是五指并拢稍道微弯曲,手心为空地拍背,沿着脊柱从上到下,从中回间到两边。捶背的时答间,最好是在未时,这是膀胱经值令的时候,养生效果最好。

6、请问《红楼梦》里有哪些医学知识?谢谢!

一、有关药物方面的知识
整部《红楼梦》中,涉及的单纯药物就有二十多味:如肉桂、附子、鳖甲、麦冬、玉竹、冰片、房香、紫苏、桔梗、防风、荆齐、积实、麻黄、石膏、钩藤、获荟、千年松根获菩胆、地黄、当归、黄花、牛黄、朱砂、黄洒、山羊血、人参、人形带叶参、上等人参、龟大何首乌、珍珠、古坟珍珠、头胎紫河车。这些药物,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性药物。其中解表药麻黄、紫苏、防风、荆并;清热药石膏、地黄、牛黄;渗湿药秧茶;温里药肉桂、附子;化痰止咳桔梗,安神药朱砂、获答胆(即获神);平肝息风药珍珠、钩藤;开窍药珍珠、演香;补益药黄苗、人参(上等人参、人形带叶参)、头胎紫河车、当归、何首乌、麦冬、玉竹、鳖甲;理气药积实;活血药黄酒、山羊血c临床上运用中药.大都有一定的配伍,既不是偶然罗列,亦不是无重点、无组织的见症付药.而是有目的、有重点、有组织的配伍运用药物。《红楼梦》中.通过旁观者的口来评说方中药物的配伍使用、药物的多寡、性味的强弱、疗效的好坏、剂量的增减、方剂的化裁早在《神农本经名列》中就指出:“药有七情,……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畏着,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者,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又云:“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摄。”“药有阴阳配合.子耻兄弟。”《内经》讲得更具体,谓药有酸、辛、苦、咸、甘、淡。辛甘相合,可以发放,酸苦相合,能涌能泄.咸味涌泄,谈味渗泄,各随五脏之病,而制药性之品味。红楼梦作者是深知中药知识的,对历代本草、方剂理论都有研究,因此能对医者制方用药不能因人而异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和批评意见。
二、有关方剂方面的知识
《红楼梦》中涉及的方剂有二十多个:如气血双补的人参养荣九(出自《和剂局方》)、气血双补的八珍九(出6正体类要》)、补阴的左归丸(出自《只岳全书》)、补阳的右归九(出自《只岳全书》)、滋养安神的天五补心丹(出自《摄生秘剖》)、祛暑解表的香善饮(出自《和剂局方》)、用于疗疮发背的拇花点舌丹(《王洪绪方》)、调和肝脾的黑退遥散(出自《医略六书一女科指要》)、六味地黄九(出自《医级》)、活络丹(现通称为小活络丹《圣济总录》)、凉性开窍的至宝丹(出自《和剂局方》)、温性开窍的紫金锭(又名太乙玉枢丹)、十香还魂丹、延年神验万全丹、归肺固金汤、八珍益母九、调经养荣九、催生保命丹、黎洞丸、祛邪守灵丹及开窍通神散(上方秘制)、四神散(则由牛黄、珍珠、冰片、朱砂组成)。传统的药方,一般只提名,不详写药物组成、服用方法和剂量。
而书中涉及的偏方杂药则较详细记述,其一是冷香九,是一个和尚说的一个海上方,他又给了一包药末子作引子,异香异气的。薛宝钗的热毒发作时,会喘嗽,—‘吃就好了,倒灵验些。这个海上方,东西药料一慨都有限,只难得‘可巧,二字,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英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线,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十二线蜂蜜,十二线白糖,九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内,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拿出来吃一九、用十二分黄荣煎汤送下其二是在秦可卿生病时、张先生开了益气养荣扑脾和肝汤,药用人参二钱,白术二线土炒,云荟三钱,熟地四钱,归身二线酒洗,白芍二钱炒,川芍钱半,黄英三钱,香附米二钱制,醋柴胡八分,淮山药二钱炒,清阿胶二钱蛤粉炒,延胡索钱半酒炒,炙甘草八分,引用建莲子七粒去心,红枣二枚。煎了吃了——剂,头眩的赂好些,别的仍不见怎么样大见效。
此外,书中未有详细讲清药名的有三处。其一为王夫人对宝玉说的:前儿的丸药都吃完了,明儿再取十九来,天天临睡的时候,叫袭人服侍你吃了再睡;其二为宝玉被热油烫伤后用败毒消肿药外敷;其三为宝钗送一九药来治疗捧伤。后两者是治疗性药物,就其举例来看,是相当好的药物,其使用效果很理想,没有遗留下什么后遗症。
三、有关西洋医药
《红楼梦》书中还提到西药,一是宝钗生病时用过西药,一是晴更生病时用西药依弗哪外贴太阳穴处来治疗头痛以及用鼻烟来治疗感冒风寒鼻塞不通。十八世纪以来,欧洲资本主义逐渐发展,传教土进入中国,也把西洋医学和西药带人中国,在朝廷和达富贵人中,就有人使用西洋药物来治疗疾病。《红楼梦》中,虽然只有两处讲到西洋药物,但我们可以看到西医和西药慢慢被百姓所接受。按陈邦贤所著的《中国医学史》记载的西洋医学的输入中,外国人在中国设立的医院就有37所,几乎各省都有,大都是教会所设。
四、有关处方用药知识
红玉向林姑娘要些药来吃。十七岁的林红玉道:“胡说,药也是混吃的。”病症虽同,用药灵活.因人而异。又如宝五看处方时,发现上面有紫苏、桔梗、防风、荆芥等药,后面又有松实、麻黄。宝玉便道:该死,该死,他拿女孩儿们也象我们一样的治疗,如何使得凭他什么内滞,这权实、麻黄如何禁得。
治病求源,用药不可偏废如林黛玉的病症,治疗了好久,总不见效,宝钗见药方上人参肉挂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认为先以乎肝傻胃为要,肿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镜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在此提出食补。而袄荟霜,为当地千年松柏根的袄苔的精液和了药,弄出的白霜儿。说第一用人乳和着,每日早起吃一钟,最补人的.第二用牛奶子,万不得,滚白水也好。虽然是个贵纫儿,却是吃多了也最动热。香雪润律丹、木犀清露、玫瑰清露等都具有滋补作用。
在家庭备用药方面:贾府是富足之家,人口多,常备用药物。彩云只得又去找,拿了几包药材来说,我们不认得这个,请太太自看。除这个再没有了。王夫人打开看时,也都忘了,不知都是什么药,并没有一枝人参。之后找到一包人参,固然是上好的,如今就连三十换也不能得这样的了,但年代太陈了。这东西比别的不同,凭是怎样好的,只过一百年后,便自己成了灰了。如今这个虽末成灰,然已成了朽糟烂木,也无药性的了。因此备用药物有其方便的一面,也有浪费的一面。
纵观《红楼梦》这本书,在许多章节中都有医学知识,有的是为故事的发展需要而铺设的,但作者能将医药学知识放在这样小说中来写,而且写得合情合理,可见作者对医学知识也是深有研究的,成竹在胸的,信手拈来,皆成文章,非肩文理医理兼通者不可做到。

《红楼梦》这部古典文学巨著,经纬纵横,包罗万象,不仅塑造了众多栅栅如生的艺术形象,而目对饮食、保健等方面也有极为突出的描写,特别是其独特的养生之道更是鲜为人知。
以茶养生
《红楼梦》一书中有多处描写吃茶养生的情节,每处虽着墨不多,但是各有意趣,耐人寻味。
老君眉 老君眉是《红楼梦》冲贾目最爱吃的养生茶。此茶是湖南洞庭湖中君山所产的一种银针茶,因为它是君山所产,外形象眉,故称。老君眉。。每次贾目吃此茶时,都取用梅花雪水浸泡,而且此茶色泽鲜亮,香气高爽,其味曰醇,既养心又养生,所以成为贾目最喜爱的养生茶。
女儿茶 所谓女儿茶,是川、责两省之中的草药,别名岩果紫、黄茶根、女儿红。《红楼梦》中第63回写宝玉吃了面食,怕停食,林之孝家劝他闷“普洱茶”。宝玉饮后,顿时食欲大增。闷此茶时,可加入少许糖,泡一夜即可服之。此茶还有通经的功效,少女食之,效果更佳。
六安茶 这种茶是贾宝玉最爱喝的养生茶。此茶产于安徽霍山,据明代文震亨《长物志》载:“六安,宜入药品,但不善炒,不能发香而味苫,茶之本性实佳
以酒养生
《红楼梦》中的酒有多种,能使这个封建贵族大家庭中的老节、太太、少节、小姐们养生的酒出不乏几例,如合欢花浸的烧酒。此酒成了林黛玉的疗养酒。《红楼梦》第38回,因膀蟹性寒,篱玉吃后觉得心口微微地痛,要喝口热热的烧酒。所渭“烧酒。就是白酒。宝玉忙道:‘有烧酒。”便令将那‘合欢花浸的烧酒。烫一壶来。合欢花是合欢树上开的小白花,有安神、解郁等功效。中医认为,合欢性平、味甘,能舒郁理气、安神活络、安五脏、和心志,治郁结胸闷、失眠健忘之症,令人欢乐忘忧,久服轻身明目。所以黛玉用它不仅能范除寒气,而且对黛玉的多愁善感、夜间失眠出有独特的功效。
目苏酒 在大观园里有除夕献“屠苏酒的习俗。除习俗之外,此酒还是宝玉、黛玉、宝钗的养生之酒。每当他们外出游玩时,总以喝点居苏酒来“促生”。其实此酒是药酒,采用赤木桂、防风、蜀椒、桔梗大黄、赤小豆等浸泡而成。昌有祛风寒、请湿热及预防疾病的作用。
黄酒在《红楼梦》第63回宝玉生日那天,袭人特地向平儿要了一坛。绍兴酒”给宝二芍助兴。这绍兴酒也称黄酒,是宝玉特别喜爱的养生酒。因酒性平和、不伤人、有营养,系优质糯米酿造,因而深受大观园里上下人的欢迎。
蔬菜养生
《红楼梦》中写蔬菜很多,除有茄子、豆、扁豆、葫芦、灰条菜以外,还有南京的特产芦高、构记芽(俗称拘记头)其中特别受这个贵族家庭欢迎的要数户高和拘记芽了。
芦蒿 《红楼梦》第61回中有问:“晴要姐要吃芦高,用肉炒,用鸡炒,面筋炒?”芦高其味独特,鲜香可口,而目还有滋肾、养肝、润肺、清凉明目之功效,是晴呈的独特的养生佳品。
饥饿养生
贾府数百人,各有着不同的医疗保健方法和养生之谨。如《红楼梦》第53回,晴要感昌后几近痊愈,后因补孔雀裘,复感,病势渐重,便用了贾府中的风俗秘疗:饥饿疗法,净饿曰,又慎服药调治,便渐渐地好了。象袭人感冒后仅饮米汤,也是遵循此种秘法采调理养生。
散步游玩
贾母是《红楼梦》—书中著名的老寿星,而她的养生之谨却鲜为人知。首先,她很注意散步游玩。她认为散步是“疏散疏散筋骨”。她还喜欢热闹,每逢节日,她和儿孙媳妇们在大观园内走动、玩乐。其次,贾母是个性格豁达的人,她不象王熙凤那样,工于心计,责得无厌,更不象林熏玉那样长期悲戚疑虑,郁闷不已。贾母对饮食调节、寒温调摄也很注意,她爱吃甜烂之物,吃东西是“少而精”。至于衣着保温,自有大小丫头打点。贾目的养生之谨可以用高代名医程钟龄的“保生四要”采概括:“一曰节宦;二曰慎风寒;三曰惜精神、四曰戒噎怒。” :) 古代都崇上自然东西红楼梦就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

7、红楼梦中的饮食杂谈

要说《红楼梦》的饮食就不得不提刘姥姥几进大观园,刘姥姥因生活所迫,来到贾府求助,贾府上上下下对她还挺不错,托赖贾府上下恩光,她跟着吃了不少好东西。她吃到了那种连她们乡屯里最手巧的姑娘用纸铰也铰不出的花朵样的面点;吃到了掉在地上连个响声儿也没听见便被捡走的“一两银子”(鸽子蛋),但给她同时也是给绝大多数读者留下印象最深的恐怕还是那道要用“十只鸡”来配的茄子吧。 那天刘姥姥托贾母的福一起用饭,凤姐儿奉贾母之命将那道有名菜--茄鮺捡些去“餵”,刘姥姥吃后听说是茄子不禁“失笑”(是“失笑”不是“吃惊”),说出了下面的话:“别哄我了!茄子跑出这个味儿来了?我们不用种粮食--只种茄子了!”这里的“失笑”比“吃惊”更有力地反映了茄鮺的味道--一个应该常吃茄子的老年村妇竟然不相信她吃的是茄子。 及至众人再度保证,她又细嚼细品之后才半信半疑,于是向凤姐探问做法,想回去弄着吃,凤姐就告诉了她: “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剥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钉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成在磁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 至此刘姥姥发表了那著名的,被周汝昌老先生认作“不凡”的感叹:“我的佛祖!倒得十来只鸡来配他!--怪不得这个味儿!” 就如周老先生说的“这正是向读者宣示了中国高等食谱中的真奥妙”。中国高等食谱并不一定都是些什么龙肝凤髓、熊掌猩唇等罕见之物,而是更加注重用最平凡的材料做出美味且赏心悦目的菜肴,讲究的是做法而不是材料。金庸先生也在其优秀作品《射雕英雄传》中就借武学宗师同时也是一位美食家的洪七公的口说明了这一观点--当黄蓉说要做烧白菜、蒸豆腐给洪七公吃时,他欣喜若狂,并向读者介绍了中国高等食谱的精华所在。真正的考究饮食要道,本不在那些珍稀之物上见其用心,示其豪侈,只是在最普通的常品中显示其心思智慧、手段技巧而已。《红楼梦》中的茄鮺、《射雕英雄传》中“二十七孔明月夜”(把豆腐弄成圆球,嵌在金华火腿中蒸熟后只食豆腐,火腿则舍去不食),均是代表之作。有人曾经按《红楼梦》的指导,仿制了这一道茄鮺,但结果“不太好吃”。其实《红楼梦》中的饮食并不是为了夸耀作者自己如何如何懂吃,自己的生活如何如何阔气,而是体现中国饮食的精神、哲理与美学情趣,所以“画虎不成反类犬”的事才会发生。 《红楼梦》中还有一处关于饮食的描写也令人印象深刻且与茄鮺风格迥异,那就是宝玉请芳官吃的那顿便饭。那天是宝玉生日,芳官是南方女子,吃不惯寿面,又无资格上“台面”去喝酒,于是闷闷不乐,向厨房传索,送一个食盒来, “里面是一碗虾丸鸡皮汤,又是一碗酒酿清蒸鸭子,一碟腌的胭脂鹅脯,还有一碟四个奶油松瓤卷酥,小燕和芳官都笑了。” 这餐饭虽规模小,但十分精致,特别是那碗蒸得热腾腾碧莹莹的绿畦稻粳米饭,很能引起人的食欲,逼真极了。再从整体来看,那一食盒子--绿米、红鹅脯、乳白色的鸭子,淡黄色的粳卷酥,真是五光十色,让人看了就想吃。 《红楼梦》中的人物对禽鸟类情有独钟,就说芳官的“便饭”,三个菜,禽鸟占了两样--蒸鸭子、鹅脯,再看“史太君两宴大观园一回”,贾母又是对一味禽鸟类菜--糟鹌鹑十分中意,这些细节告诉我们当时有钱人家十分重视饮食与健康的联系--禽鸟类一般都“性凉”,“败火”,与那么养尊处优的人是十分相配的,所以我们查明清宫廷档案发现宫中的贵人们肉食也以禽鸟类为主,尤其是鸭子。(大清高宗纯皇帝乾隆五十三年七月初七的早膳为:燕窝扁豆烧鸡丝,酒炖鸭子,酒炖猪肘子,燕窝肥鸡丝,烧羊肉片,托汤鸭子,清蒸鸭子,竹节小馒头,白糕,奶子,还有几样时鲜蔬菜。)大清慈禧皇太后最爱吃的菜就有清炖鸭子,焖蒸鸭子,烤鸭子--大概是他们操心的事太多,容易上火,所以要注意败火消炎。 《红楼梦》中记述着饭后人们吃茶漱口的细节--林黛玉初来荣国府,第一次用完饭“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作者下面写了一段话:“当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云:饭后务待食粒咽尽,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林黛玉还觉得不妥,但因为入乡随俗,接了茶,“早又见人捧过漱盂来”才又明白过来,“也照样漱了口”。这个细节再次说明了当时中国的饮食不只是为了生存必要的能量补充,更是一种文化--一种保健,养生的文化--茶水呈碱性,饭后用茶漱口可洁牙,防治牙齿酸蚀大大有益。要知道当时是没有专门的牙医的,也没有人会装假牙,所以护齿养生要从小做起,从细节抓起,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红楼梦》是一部奇书,内涵深刻,无边无际,我们仅从书中提到的几个小片段里就可以引出中国饮食的精神、哲理、美学情趣及饮食与养生的联系,足以说明这一点。但由于知识的局限、社会阅历的浅薄、时代的差距,我们未能更加深入,在此特别提出。

麻烦采纳,谢谢!

8、求红楼梦里所有出现的的食谱。。。

好像最著名的就是那个茄鲞了。

与红楼梦保健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