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和要求的重点
一、1、 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 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 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会保护自己;
4、 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二、内容与要求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2、 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3、 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4、 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的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的能力。
5、 开张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6、 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7、 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观、乐观、合作的态度。
三、指导要求
1、 幼儿园必须把白虎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2、 既要高度重视的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知道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
3、 健康领域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幼儿发育的规律,严禁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等。
4、 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2、3---7岁幼儿心理保健要点有哪些?
语言的发展:词汇量明显增加,增加速度为一生中最快,词汇量可达3000~4000个。其中,大量出现的为名词.3~4岁的儿童可能会搞错人称代词:你、我、他(她),将说话环境与具体事件或人物联系起来可以正确表达,讲述抽象事物或与环境相脱离时则可出现明显的错误。6~7岁即可正确运用人称代词,与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有明显关系,即在区别自己与他人的情况下才能使用“我”和“他(她)”。
3~6岁左右自言自语发生率最高,以后逐渐下降。此期儿童可以用简单和复杂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思,如表达自己要吃东西可以说:“我要吃东西”或“(因为)我的肚子饿了,(所以)我要吃东西”。语言连贯性随年龄增大而越来越好,在语言表达的同时还可伴有丰富的面部表情或动作,此阶段利用语言与人交流已没有障注意力的发展:学龄前儿童的注意仍然以被动注意占优势,只有被注意对象色彩鲜明、外观生动形象时才能引起儿童的注意。电视中播放的卡通片就具备这种特点,因此,卡通片最能引起学龄前儿童的注意和兴趣,从这点来看,内容健康、人物活泼、视觉效果好的卡通片不失为学龄前儿童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主动注意必须克服外界环境的各种干扰才能达到注意的效果,3~4岁儿童的主动注意时间仅为10分钟,而5~6岁儿童也不超过15分钟。因此,在给学龄前儿童进行知识教育时要充分注意到这一客观规律,不可长时间的灌输,更不能要求儿童长时间注意学习的内容,否则,起不到任何效果。
记忆的发展: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开始萌发。以具体形象性和机械性记忆为主,抽象记忆相当不足。此期儿童记忆的另一个特点是将不同来源,或是自己经历、或是故事中、或是臆想的内容与现实情况混为一谈,心理学上称为潜隐记忆,家长往往认为儿童在说谎,实际上是一种正常现象,区分儿童是否说谎关键是要辨别出是幻想还是现实。
思维的发展:与婴幼儿相比,学龄前期儿童的思维已明显摆脱了动作的束缚,但仍然离不开实物和实物的表象,也就是说在动作之前对动作的目的已有了一定的预见性。
此期的儿童往往有丰富的想像力,而象征性游戏和创造性游戏到5~6岁时达到高峰,在游戏过程中,儿童的思维活动和社会化角色的规则也会很快地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讲,组织和引导好学龄前儿童的游戏比教他们认字、背唐诗和宋词更能早期开发智力。
思维活动的另一个特点是儿童对事物的直观、具体的概括。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他们往往用自己的逻辑和过多的臆想进行推理和判断,得出不正确的结论。
情绪的发展:儿童的情绪体验非常丰富,成人能体验到的情绪,学龄前期儿童基本上已能体验到,如高兴、悲伤、愤怒、恐惧紧张、害怕等,而且很容易表现在行为上,不像成人那样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焦虑和恐惧是此阶段的主要不良情绪体验,对与家人分离、受到批评和伤害后可出现明显的焦虑反应;对想像的事物如黑暗、魔鬼、声音、幽静等有明显的恐惧,尤其在电视、故事、谈论中看到或听到有关事例后更为明显。
随着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增加,高级情绪活动如同情心、孤独感、荣誉感、审美感、道德感、合作精神也进一步发展。
性心理发展:学龄前期是儿童发展性别认同和形成性别社女性化或“娘娘腔”,女孩男性化或“假小子”,仔细辨别儿童的性别角色并加以正确引导,对日后性心理正常发展,避免出现性心理障碍如同性恋、易性癖等都将有积极的意义。
3、学前儿童的保健要点是什么啊?
(一)注意口腔卫生
(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四)保持愉快情绪并安静进餐
(五)饭前后不做剧烈活动
(六)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教案在学前儿童卫生学神经系统保育里可以看到
4、幼儿前期的食疗保健要点是什么?
1~3岁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所需营养很高,如营养不足会使发育迟缓,抵抗力下降,甚至发生营养缺乏症。一般情况下,母乳从9个月以后便逐渐减少,质量也下降。幼儿便开始需要正常的饮食,即一种新的营养方式。此期幼儿咀嚼能力及消化功能还不及成年人,其胃肠道对于粗糙食物比较敏感,加之幼儿自己不会挑选食物,因此,需要家长根据此期幼儿生理特点,给予合理膳食,以保证其健康成长。幼儿膳食应遵循以下原则:平衡膳食
使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供给量的比例保持1:2:4,不能偏废。如断奶后只给幼儿白米粥或白米饭加菜汤,则蛋白质、脂肪供应不足,生长发育增长迟缓,抗病力降低;如只注意多给肉、蛋、奶类食物,2~3岁小儿仍每日吃4瓶牛奶,则碳水化合物供应不足,往往不能保证能量需要。如很少吃蔬菜、水果,则钙、铁等无机盐和维生素会发生缺乏,故各类食物均应摄取。
选择适宜的食物
瘦肉、禽肉、鱼、乳、蛋类可交替选用;粮食应粗细搭配;蔬菜应选含维生素A、C和铁较多的绿色、红黄色蔬菜;豆制品含蛋白质、钙、铁丰富的应多选用;硬果类食物,腌、腊食品尽量避免选用。
合理烹调
经常变换花样,面食可做面条、花卷、小馄饨、小水饺、小包子等,以提高进食兴趣;蔬菜、肉类应切碎烧烂;鸡、鱼、排骨等带刺、骨的食物在喂前予以剔除;不要给孩子吃油腻和油煎炸食物。
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要做到不挑食,不偏食,不吃零食及不洁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