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具有保健作用的穴位有哪些?
其实最方便有效的,就是按摩你手上的穴位。看电视时、坐车时、走路时等等,都可以。
手指指节处的中央都是穴位,比如食指上节管大肠、食指下节管小肠;无名子上节管肺、下节管肝;中指上节管心;小子上节管肾......等等。
我现在外地,家里的书没带出来,哪里不舒服,我都是参照书的按摩;没事就按照这些穴位,方便快捷,随时随地都可以按。
找了一个人的博客,有手穴位图信息,你看看:http://hi.baidu.com/xsh519770659/blog/item/74164583afb6b7a40cf4d24f.html
再推荐你一个很牛很有效的穴位——合谷穴,在虎口深处,治疗很多的地方。这是帮你找的网址:http://ke.baidu.com/view/142406.htm
2、人体最重要的保健穴位是那些?
人体最重要的保健穴位是足三里和涌泉。足三里的具体位置及找法:正坐曲膝,从膝盖正中向下摸,摸到最高的突起向下三横指,胫骨外缘一横指处即是。涌泉穴的具体位置及找法:脚底前掌,五脚指向内曲,形成的凹窝内。
3、针灸养生常用的主要穴位有哪几个?
针灸养生经常用到的主要是五大穴位zd,《四总穴歌》里说“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版缺,面口合谷收”,深入浅出地概括了足三里、委中、列缺、合谷4穴位的功能与主治,后权世又加上内关穴,这五大要穴对全身起到了重要的养生保健作用。
4、人体的保健穴位有哪些
5、常用的保健疗法有哪些?
《琐碎录·杂说》指出:“足是人之底,一夜一次洗。”我国有一首歌谣云:“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民间流传有“晨起三百步,睡前一盆汤”的说法。可见自古以来,人们就把足部保健作为养生手段之一。
足部按摩足部按摩疗法包括足穴(通常使用膝以下的穴位)及足部反射区两种方法。穴位是一个点,它存在于经络的循行线上,多用针刺。按摩通常多利用手指,指尖的面积是针尖的几百倍。因此,足部按摩中多使用“区域”这个概念。
足部腧穴按摩法按摩又称推拿,古称按跷、案杌等,是人类最早的治病手段,属于物理性质的外治法。足部腧穴按摩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是根据中医的经络腧穴理论,按每个穴的功能主治进行运用的。
足部反射区疗法足部腧穴按摩传到西方后,经过长期实践验证,并在其基础上加以发展,在欧美形成了反射区疗法的理论。它是由美国威廉·菲特兹格拉德博士首先提出的。后来,又经德国的玛鲁卡多女士研究验证,使其更加准确完善,从而确立了足部反射疗法。
反射区理论与穴位疗法之间有些区别,但二者的本原是一致的。与穴位疗法一样,人们身心健康发生异常,通过神经的传感反映在身体各部分的反射区。刺激反射区,可以活化机体功能,用以治病防病、强身健体。
足部贴敷足部贴敷包括足穴和对应区两部分。根据疾病的需要,把药物敷贴在足底某一位置,对相应的部位进行刺激,并通过神经反射来调整体内各器官的相互关系,使之得以协调。同时,通过渗透作用,药物成分直接进入机体,起到治疗的目的。
贴敷方法所用的药物及配制,包括药物的选择和赋形剂的使用,可以自己独立操作。倘若是用中草药的鲜品,只需将药弄碎压成糊状,即可贴敷于足对应区或穴上。若所用的药物是干品,需将其研成细粉末,而后加赋形剂,如酒、醋、水、姜汁、蛋清、蜂蜜等,调匀即可使用。
上述治疗方法在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皮肤过敏者,无法应用本法。
2.足部皮肤有严重溃疡、糜烂及创伤者无法应用本法。
3.急腹症、有手术指征者无法用本法。
足部熏浴足部熏浴保健包括足部熏蒸法和足部洗浴法,因为它简便易行,疗效明显,没有毒副作用,所以颇受大众的喜爱和推崇。
药物熏浴法能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组织代谢。同时药物可通过皮肤吸收,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熏蒸法又称蒸气疗法或中药蒸气浴,是利用药液蒸气进行治疗的方法;洗浴法又称浸洗法,是用热水或药物水煎液,浸洗双足以达到保健目的的方法。熏蒸法与洗浴法可分别使用,也可配合运用,应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使用熏蒸法时,将中草药煎剂倒人大小适宜的容器(约占1/2~l/3)内,将双足置于容器中,与药液保持一定的距离,以温热舒适为度,严防烫伤。上部盖上毛巾,防止热气外透而便于保温。每日1~2次,每次约30分钟。
洗浴时,温度以保持在40℃左右为宜,小心烫伤。药液稍冷时,应调换药液或加温后再使用。每日1~2次,每次约30分钟。
熏浴时,要注意保暖,避免遭受风寒。熏浴后要用干毛巾将双足擦干。患有恶性肿瘤、癫痫、急性炎症、心功能不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患者禁用熏蒸法。其他刺激疗法香烟灸点燃艾柱以温热透经的方法称为“灸”,它和针刺同样具有疗效,只是适应的症状不同。
其实也可以用香烟代替艾柱,用线香亦可。将其点燃后,用烟头靠近穴位,灸时要以穴位能感到温热为度(小心烫伤),太热时可稍移开一会儿。最好不要垂直对着穴位,以免落下的灰屑烫伤皮肤。
牙签或发夹刺激以牙签或发夹代替针刺,比指压、按摩等刺激更强,效果也较快。刺激时,以能感到疼痛为佳,千万不要刺破皮肤,以免感染。
一根牙签用力集中,效果当然比较理想,但是太过尖锐,并且对认穴不够准确的人而言,命中率太低。因此,可用多根牙签为一束,缚牢后使用。需要强刺激时可用尖端,反之,用尾端即可。发夹的用法亦同。
此外,还可视情况用刷子、发梳、牙刷等物摩擦,或用吹风机吹热穴位,尤其适用予“功能区”等范围较大的地方。
6、常用的艾灸保健穴位有哪些?
◆灸身柱穴
身柱穴属督脉,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身柱有理肺气,补虚损,解疗毒,宁神志的功效。-
灸身柱能温补元阳,调和气血,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现代研究认为,灸身柱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可以防止神经衰弱,失眠症,头痛的发作,可以防止疲劳,促进肌体体力的恢复。灸身柱对小儿的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泄泻,食欲不振等有防治作用。此外,对精神萎靡、夜哭,呼吸系统的哮喘、气管炎、百日咳、感冒、肺炎等都有防治作用。《养生一言草》载:小儿每月灸身柱、天枢,可保无病。-
◆灸大椎穴-
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
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E一玫瑰花环形成率,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
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灸中脘穴-
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甲乙经》载:“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中脘主之,亦取章门。”又载:“伤忧思气积,中脘主之。”《玉龙歌》说:“黄疽四肢无力,中脘、足三里。”-
实验观察发现,艾灸小白鼠“中脘”穴,能增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艾灸中脘穴后能使胃的蠕动增强,幽门立即开放,胃下缘轻度提高,空肠黏膜皱襞增深、肠动力增强。艾灸中院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