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老年人子女反对自己的父母吃保健品
观念不通啊,理解不清楚啊,选择合适的保健品来调理身体,比吃什么医药要好很多了,预防保健很重要啊,关键是现在还有很多人没有看懂这些的了,需要有个过程的了
2、孩子能吃保健品吗
千万不要为孩子随便买药或吃保健品,应当在百保健医生的指导下,及时对孩子饮食、营养、习惯作出调整。 怎样才能保证儿童有良好的饮食、健康的体格呢? 首先,在孩子1岁前就要养成良度好的饮食习惯,应按需、定时喂养,并按顺序添加辅助食物;其次,从孩子1周岁始,就应该给孩问子自己吃饭的权力,这一点十分关键。遗憾的是,现在四五岁儿童还由大人喂饭乃是普遍现象,这是对幼儿独立生活能力的剥夺,这种依赖性心理很可能造成神经性的厌食。还有,从小就要培养不挑食的习惯,大部分孩子喜荤厌素,家长应有意识答地制定科学菜谱,鼓励回孩子均衡营养;应特别强调的是———足够的睡眠非常重要,要养成早睡早起、中午睡眠的良好习惯,只有睡得好才能吃得香,幼儿要保证每日12至13个小时的睡眠,学龄儿童每天必须有9至10小时的睡眠。最答后一点就是,少看电视、少玩电脑、多参加户外活动
3、适合孩子保健品有什么
好像没人建议小孩子吃保健品,成年才能吃保健品,好多保健品上面标了,小孩不能吃,如果想让小孩子吃保健品,不如食补,食补对生长发育很好
4、父母为什么总被保健品坑:其实做子女的也有很大的责任
是要帮父母选择好的有针对性的产品
5、为什么儿女们不让自己父母们买保健品吃
不是不让买,而是现在很多不正规的机构用一些对身体无丝毫好处的东西夸大其疗效,引老人上当,老人年纪大了,认知功能上不如我们年轻人,所以我们不是不让父母买,而是要为父母把关,不让老人上当受骗。
6、儿童成长保健品都有哪些品牌?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名目繁多的保健食品,也有许多针对幼儿生产的强化矿物质,强化维生素,强化氨基酸等保健食品。 处在正常生长发育中的幼儿是否需要吃这些营养品呢?许多专家们认为:正常发育的幼儿只要不挑食、不偏食,平衡地摄入各种食物,那么他就可以均衡地获得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而无需再补充什么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对改善食品结构,增强人体健康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必须合理使用,否则,滥食过量反而破坏体内营养平衡,影响人的健康。对幼儿更应注回意,必须按着不同年龄、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缺什么补什么,并要合理搭配,对症使用,切不可盲目食用。食用时必须征求医生意见,不得以保健食品代替药物治疗。健康幼儿不要答吃疗效食品,并须注意食品的质量和出厂日期、保质期限等。
7、别再给孩子乱吃保健品了,孩子正确的保养方式是什么?
现在的孩子不像过去,过去孩子多大人对孩子都是无所谓的态度,用老人的话说,哪家孩子丢了还是咋的,大人就像没那么回事,和现在没有办法比较。现在的孩子除了一日三餐以外,很多家长给孩子吃各种保健品,真的需要吃这些保健品吗?孩子的正确保养方式是什么呢?
1、一日三餐正常吃就足够
很多家长除了给孩子一日三餐以外,还额外给孩子吃补充营养元素的药,目的就是怕孩子营养不良,其实只要一日三餐正常吃,很少有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
2、荤素搭配
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是出名的,孩子喜欢吃什么就满足什么,很多孩子并不喜欢吃素菜,这就导致多数孩子维生素缺乏,家长又去给孩子买补充维生素的保健品,这不是多此一举吗?如果在日常饮食中,不要让孩子挑食又怎会缺少维生素呢?
3、少吃油炸食品
为什么油炸食品深受小孩子的喜欢呢?首先来看它的制作过程,多数油炸食品都是经过一堆调味品腌制入味以后,高温油炸然后到了孩子的面前,经过各种香料的腌制,小孩子怎么不会喜欢香气扑鼻的油炸食品呢?油炸食品除了会让孩子早熟、长胖以为,似乎没有多少有价值的营养,所以少让孩子吃油炸食品。
宠爱孩子的方式有多种,但是家长们不要做一些本末倒置的事,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柔弱,经不起风雨的打击,起码犯以上三点的孩子抵抗力不是很强。
8、父母保健品消费远超子女估计吗?
据报道,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2日披露了该机构携手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历时数月所做的《老年保健品消费调查报告》。
根据调查报告,近七成老年人一年内购买过保健品,近四成子女认为父母有过非理性消费保健品行为,但老年人的实际消费超出子女的估计。同时,老年人非理性消费保健品的比例与年龄、健康状况、子女关系相关。
据调查,过去一年,13.8%的老人自述保健品消费超过1万元,而只有9.8%的子女认为父母消费超过1万元。父母砸在保健品上的支出,大大超过子女的估计。
上海率先进入老龄化,截至2016年底,上海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已超过三成。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2日表示,2017年以来,申城老年人关于消费宣称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和器械的正式投诉数量有明显增长。今年以来,上海市消保委共计受理保健品投诉375件,涉及金额300余万元人民币。
上海市消保委方面希望调查报告能够引起全社会对老年保健品的关注,进而推动相关部门尽快出台更为严格的标准和进行日常监督;同时推动相关企业诚信经营。据知,上海市消保委先后召开数十场座谈会,对数百名老年保健品消费状况进行定性研究;同时对来自多个区40多个居委会的千名老人和千名子女进行定量研究,最终获得了这份调查报告。
调查显示,老人和子女对保健品认知差异较大。九成以上老人表示购买保健品或保健器械的原因是“为了更健康”。
根据调查报告,亲子关系与老年人非理性消费保健品关系较大。倾向非理性消费保健品的占比随着老年人与子女关系不同而变化:自述与子女非常亲近的老年人中,此比例为27.8%;自述与子女关系比较或非常疏远的,此比例均达100%。
调查显示,上海89.9%的老年人自述居住环境周围有保健品商店。面对无孔不入的保健品广告,老年人难以招架。
上海新消费研究中心刘波认为,应建立起组织化的社会支持系统,子女应更主动关心老年人生理和心理需求;政府需加大社区建设力度;在立法和执法层面,通过法治手段规范市场,加大处罚力度。上海新消费研究中心是由上海市消保委和上海市社科院共同成立的研究机构。
不过要理性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