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保健知识 > 保健自然村

保健自然村

发布时间:2020-06-15 09:57:14

1、长寿村的自然资源

摩天岭最高峰海拔1747.5米。这里层峦叠嶂,峡谷深幽。山上物产丰富,遮天蔽日的原始次生林中长满了油松、樟子松、漆树、板栗树等几十种珍贵的树木,有上千亩的野生连翘茶林,有党参、丹参、黄芪、柴胡、何首乌等200多种中草药材。
因植被茂盛,气候湿润,雨水充足,再经山上多种药材根系过滤,渗入地下,形成股股甘冽之泉。连翘有清肺消炎的功效,村民们采摘嫩叶土法蒸制成茶叶,用泉水冲泡,常年饮用,有养生保健的作用,故称长寿茶。山上有金钱豹、野山羊、山鸡、野猪、野兔等保护动物。

2、绩溪县行政村数量和自然村数量

宣城,东临苏浙,地近沪杭,为安徽之东南门户。自公元前109年设郡以来,历代为郡、州、府城,相沿二千多年而不辍,范哗、谢眺、沈括、文天祥等先后出守于此,李白、韩愈、白居易、杜牧等相继来此寓居,众多的人文遗迹,优美的自然风光,使得这座古城不仅赢得“上江人文之盛首宣城”的赞辞,更因谢朓、李白、杜牧等人的大量歌咏,而享有“宣城自古诗人地”的美誉。

宣城现辖宣州、郎溪、广德、泾县、绩溪、旌德五县一区,并代管宁国市,面积 12340平方公里,人口275万,其中2000年设立地级宣城市后,县级宁国市由省直辖,委托宣城市代管。凭皖赣、宣杭两铁路,318、205两国道保持着与外界畅通的气象,从古至今以地利之便,交通畅达,商品集散,成为江南通都大邑。

宣城人文胜迹遍布。临风怀古,谢朓楼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江南四大名楼;“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的敬亭山,自南齐谢朓以采,先后300多位诗人墨客登临此山赋诗作画,留下诗文600多篇,为名符其实的“江南诗山”;现存敬亭山麓的厂教寺双塔,以其对唐塔风格的继承与革新,成为全国仅存,因而被列为国家级保护文物;大文学家冯梦龙发现并称为“天下四绝”之一的太极洞,以其中空博大的气象成为溶洞奇观;以三雕艺术、徽墨、徽菜.明清古民居居称誉海内外的绩溪,历代人才辈出,著作《笤溪渔隐丛话》的胡仔,红顶商人、一代巨贾胡雪岩,徽墨传人胡开文,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胡适,“湖畔诗人”汪静之,小品文学家章衣萍,新文化出版家汪孟邹等,使绩溪赢得“邑小士多”的美名;黄山北坡之下的江村,古称金鳌,村中聚秀湖、狮山古庙、江氏宗祠等古迹文气盎然,江淹、江泽涵、江绍原等名流硕儒皆从此村走出;泾县桃花潭不但因夹岸十里皆桃花而得名,更因李白一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而名扬海内外。

宣城地处皖南山区和长江下游平原的结合部,东连天目,南倚黄山,西靠九华,域内襟山带水,风景绝佳。敬亭.柏视、水西、龙须四山峰峦叠翠;青戈江、水阳江两水相依;南漪湖、太平湖、青龙湖三湖星罗棋布;清原峰、板桥、扬子鳄诸自然保护区,不仅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夺人眼目,更以巧自天然的风光独揽胜境。

宣城地灵而人杰。“宣城梅”自宋以来,名人辈出,“宋诗开山祖”梅尧臣,宋名臣梅询,明戏剧家梅鼎祚,名宦梅守德,清黄山画派巨匠梅清,清数学大家梅文鼎,近代学贯中西的梅光迪,使之有“宣城梅花遍地开”一说;“绩溪胡”中,胡仔、胡雪岩、胡开文、胡适,皆声闻天下,青史留名;“泾县吴”自始祖吴文举迁居泾县茂林以采,历代仕子如林,仅近代就有父子书法家吴玉如、吴小如,学者兄弟吴半农、吴组缃,书画家吴作人,此外尚有吴葆萼、吴茂荪、吴则虞等一批学者名流。

宣城物产丰饶。南湖银鱼、水阳河蟹、水东蜜枣、广德毛竹板栗、宁国山核桃,以及以敬亭绿雪、涌溪火青为首的绿茶系列,皆属地方士特名产,而其中尤以宣纸宣笔、旌德三麻、绩溪蚕丝、徽墨、唐代“宣州红线毯”、宋代“宣城诸葛笔”、明代“宣城木瓜”、“宣城雪梨”扬名华夏。如今“水东琥珀枣”、“敬亭绿雪茶”、“郎溪瑞草魁”、“宁国黄花云尖”、“泾县红星宣纸”、“绩溪梅花白厂丝”,在国内外均有一定名气。

区划人口

经过2001-2003年全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以后,全市由17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67镇、103乡、6个办事处)调整为现在的11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其中有61个镇、44个乡、10个街道办事处。2006年4月11日、12日,宁国市所辖天湖镇改设天湖街道办事处,并委托宣州区代为管理,同时撤销汪溪镇设立汪溪街道办事处;28日设立竹峰街道办事处。

宣州区(14镇、5乡、7办事处)

水阳镇、狸桥镇、杨柳镇、孙埠镇、洪村镇、沈村镇、向阳镇、溪口镇、周王镇、古泉镇、水东镇、新田镇、

文昌镇、寒亭镇;黄渡乡、养贤乡、五星乡、朱桥乡、金坝乡;双桥办、鳌峰办、西林办、澄江办、济川办、

飞彩办、敬亭山办。

郎溪县(8镇、4乡)

建平镇、毕桥镇、涛城镇、南丰镇、十字镇、梅渚镇、东夏镇、新发镇;飞里乡、凌笪乡、姚村乡、幸福乡

广德县(6镇、10乡)

桃州镇、邱村镇、誓节镇、新杭镇、流洞镇、柏垫镇;卢村乡、花鼓乡、月湾乡、下寺乡、赵村乡、祠山岗乡

、东亭乡、凤桥乡、杨滩乡、四合乡。

泾县 (11镇、10乡)

泾川镇、茂林镇、榔桥镇、蔡村镇、云岭镇、黄村镇、桃花潭镇、晏公镇、丁家桥镇、章渡镇、琴溪镇;西阳

乡、汀溪乡、苏红乡、中村乡、北贡乡、包合乡、厚岸乡、昌桥乡、童疃乡、孤峰乡

宁国市(8镇、6乡(含民族乡)、6办)

仙霞镇、中溪镇、宁墩镇、梅林镇、港口镇、霞西镇、甲路镇、胡乐镇;青龙乡、方塘乡、

竹峰乡、万家乡、南极乡、云梯畲族乡;西津办、南山办、河沥溪办、竹峰办、汪溪办、天湖办(委托宣州区代管)

绩溪县(7镇、4乡)

华阳镇、金沙镇、杨溪镇、伏岭镇、长安镇、上庄镇、临溪镇;家朋乡、板桥头乡、瀛洲乡、荆洲乡

旌德县(5镇、5乡)

旌阳镇、蔡家桥镇、三溪镇、庙首镇、白地镇、俞村乡、兴隆乡、孙村乡、云乐乡、版书乡

[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较低水平。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4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9.96‰,比上年上升1个千分点;死亡率为6.23‰,上升0.36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3.74‰,上升0.65个千分点。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73万人,常住人口268万人。

历史沿革

宣城市位于安徽省东南皖南山区与沿江平原结合地带,跨东经 117゜58’~119゜40’、北纬29゜57’~31゜19’。东北至东南与江苏、浙江两省毗邻,为安徽省的东南门户。区域面积1234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8.9%。

宣城作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悠久。早在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丹阳郡郡治就设在宛陵(今宣州区)。晋太康二年(281)析丹阳郡置宣城郡。自此,宣城一直作为州、郡一级政区存在。隋初废郡,改南豫州为宣州,不久又改称宣城郡。唐初置宣州,中间一度改称宣城郡,以后复称宣州。南宋乾道二年(1166)宣州改为宁国府,直至清末。民国期间,宣城先后为第九和第六行政督察区。解放后,1949年5月成立宣城专区。1952年1月,宣城专区撤销,辖县并入新成立的芜湖专区(1971年改称芜湖地区)。1980年2月,芜湖地区改名宣城地区。1982年4月,行署机关移驻宣城。2000年6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宣城地区、设立宣城市,2001年二月正式挂牌成立。

宣州春秋时名爰陵,古越族聚落生息于斯。秦初正式置县。西汉改称宛陵,隋初更名为宣城。伺候,虽王朝更迭,名称再未更易。宣州先后为西汉丹阳郡,西晋宣城郡,唐宋宣州,元代宁国路以及明清宁国府所在地。安徽正式建省后,宣州在皖南的地位与皖北重镇合肥并提,号称“南宣北合”。

1987年8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宣城县,设立宣州市。2000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宣城地区和县级宣州市,设立地级宣城市;宣城市设立宣州区,以原县级宣州市的行政区域为宣州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叠嶂中路。2000年12月,正式撤市设区。

解放初期,宣城县设7个区和23个乡(镇)。1950年3月,将原7个区改划16个区,设立257个村(街);1952年7月并村划乡,将257个村(街)划并为190个乡和11个镇。1958年10月,实行乡、社合一的管理体制,废区改设14个人民公社;1965年8月增至49个人民公社和6个镇;1969年初将全县55个社镇合并为34个社镇。

1970年初又陆续恢复到49个社镇;1971年1月,将西河、和平、红杨、三元、新丰、赵桥、黄池、花桥等8个公社和西河镇、湾址镇划归芜湖县管辖。

1985年增设华阳乡,辖37个乡镇。

1987年8月,撤销宣城县,设立宣州市,辖37个乡镇和5个街道办事处。

1992年,撤销黄渡、团山、南渔三个乡,辖34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343个村民委员会,46个居民委会。

2000年,宣州区辖5个街道、16个镇、18个乡。总人口822707人,各乡镇人口: 西林街道 41076 澄江街道 30400 鳌峰街道 46451 济川街道 26204 敬亭山街道 5888 向阳镇 22717 古泉镇 27391 寒亭镇 21696 文昌镇 18298 杨柳镇 19718 古溪镇 17304 新田镇 19918 双溪镇 16039 洪林镇 26845 沈村镇 17884 新河镇 16482 水阳镇 23626 水东镇 30566 孙埠镇 36496 周王镇 20619 狸桥镇 15518 夏渡乡 19634 金坝乡 18284 高桥乡 16756 华阳乡 7333 峄山乡 18209 杨林乡 18416 丁店乡 20739 建国乡 15210 棋盘乡 14428 五星乡 22000 朱桥乡 25376 养贤乡 21826 裘公乡 20122 杨泗乡 13369 雁翅乡 26288 卫东乡 15634 南湖乡 16850 咎村乡 11097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0年12月,撤市设区后,增设飞彩街道,全区辖16个镇,18个乡,6个街道办事处,340个村民委员会,57个居民委员会。

2002年元月,实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将34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撤并为19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340个村减少到182个。乡镇区划调整后,全区乡镇平均人口1.8万人调整为2.8万人,平均面积由72平方千米增加到110.8平方千米。水阳镇调整前涉及裘公、杨泗、雁翅、水阳三乡一镇,调整后,水阳镇地域面积由39.55平方千米增至146平方千米。同属于金宝圩的三乡一镇合并为水阳镇。卫东、南湖、昝村三个乡并入狸桥镇。(其它乡镇调整情况资料尚未收集到)五星、朱桥、寒亭、文昌、周王、金坝、古泉、新田、水东等9个乡镇;鳌峰、西林、澄江、济川、敬亭山、飞彩6个街道办事处没有进行撤并;9个没有撤并的乡镇中,除水东外有8个乡镇总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下,7个办事处总面积最多的西林办事处只有28平方千米,最少的飞彩办事处仅有7.92平方千米。

2002年辖7个街道、19个乡镇。

2004年,古溪镇更名为溪口镇。

自然环境

宣城市辖境在地质分区上位于扬子准地台地区。地层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分区,各时代地层发育比较完整。受地质构造控制,地势南高北低,地貌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山地、丘陵、盆(谷)地、岗地、平原五大类型。南部山地、丘陵和盆谷交错,海拔高程一般200—1000米以上;中部丘陵、岗冲起伏,高程一般15~100米;北部除一部分破碎的丘陵外,绝大部分为广袤的平原和星罗棋布的河湖港汉,圩区一般高程为7—12米。南部和东南部山区属天目山山脉,西南部山区属黄山山脉,西部山区属九华山山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0多座,最高的清凉峰1787.4米(位于绩溪县与歙县及浙江临安县交界处)。境内河流主要有青弋江和水阳江两大水系,均属长江流域;绩溪县有36%的流域面积属长江流域,64%的流域面积属钱塘江流域。天然湖泊有南漪湖及固城湖的一部分,总面积200多平方公里。 宣城市自然资源丰富。全市森林覆盖率55%,林业总面积44万多公顷,蓄积量1700多万立方米。竹林面积9.3万多公顷,其中广德县4万公顷,毛竹蓄积量8000万株,居全国第七位、全省第一位,有“竹海”之誉;宁国市元竹、笋用竹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首位,被评为“中国元竹之乡”。林产品有板栗、蜜枣、山核桃等,产量在全省名列前茅。中药材种类繁多,著名的有宣木瓜、郎吴芋(吴茱英)、宁前胡、宁贝母等。珍稀野生动物有30多种,其中列入国家一类保护的有扬子鳄、梅花鹿、金钱豹、云豹、黑麂 白鹳、丹顶鹤、白颈长尾雉等。境内的扬子鳄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有绩溪清凉峰和宁国板桥两处省级自然保护区。清凉峰保护区内主要是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其它珍稀动植物资源。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树种30余种、动物13种。板桥保护区保护对象为天然甜储林群落及其它珍稀动植物资源。其中甜槠林是安徽最北一处、我国东部最北一块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群落,十分珍贵;金钱松、香果树、杜仲等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水泥用石灰石,储量在160亿吨以上,矿床规模大,矿石质量好,氧化钙含量大于50%的占95%以上。均宜露采。著名的“海螺”牌水泥原料就是取自宁国海螺山的石灰石。

经济发展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235.6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4%,增幅较上年提高个2.1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08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101.98亿元,增长14.9%;第三产业增加值83.60亿元,增长8.0%。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8793元,比上年增加1240元,首次突破1000美元大关。三次产业比例为21.3∶43.3∶35.4。

市场物价持续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0%。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0.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价格上涨0.6%,居住类价格上涨4.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9.6%。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5%。

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实现增加值122.31 亿元,增长 10.0 %,占宣城市生产总值的51.9%。其中,第一产业 13.29亿元,增长4.6 %;第二产业 62.29亿元,增长12.9%;第三产业 46.73 亿元,增长9.2 %。

企业景气指数继续看好。据全市83家企业景气调查显示,四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 129.0 ,比三季度上涨14.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景气指数为135.8,比三季度上涨6.3个百分点。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34.9 。

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薄弱环节,抗自然灾害能力仍然不强;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够稳固;煤电油运依然紧张,部分行业生产盈利能力减弱;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总体偏低,收入差距较大;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等。

宣城市雪灾直接损失超过1.5亿

全市受灾人口75.36万人,因灾伤病6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7922公顷,其中绝收93公顷;因灾倒房513间,其中民房104户220间,损坏房屋4969间;因灾转移安置人口7232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5685万元,其中农业损失9422万元.

宣州区受灾最重,受灾人口35.98万人,占人口的43%,直接经济损失5786万元.

大雪还会继续,灾情将/进一步发展聚焦宣城抗雪一线(组图)

3、西安妇幼保健院三赵村那块的详细路线

三兆村坐落在杜陵塬下,旧称三兆镇,曾是蓝田、商洛一带通往长安的交通枢纽。三兆村按自然方位分为东西南北四门,下辖15个村民小组、1300多农户、共5000余人,是西安最大的行政村之一。全村总面积8200多亩,耕地7800余亩,人均耕地1.5亩左右。

4、南京世界村天然保健品有限公司怎么样?

南京世界村天然保健品有限公司是1998-10-14在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百人独资),注册地址位度于南京市高淳经济开发区花山路29号。

南京世界村知天然保健品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201181358498021,企业法人薛谊,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南京世界村天然保健品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生物工程制品、功道能性保健品、食品制造、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江苏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213136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1000万 和 1000-5000万 规模的企业专中,共581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优秀。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南京世界村天然保健品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属资讯。

5、写一篇关于乡村医生实纪生活经历私扬社会正能量的文章

×××,1956年出生,×××人,初中文化,中共党员,于1978年从事乡村医生工作,是一名在农村医疗防保战线上工作了近30年的老乡村医生,现任××××市汉留镇京汉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三十年如一日,××××走村串户,默默奉献,及时解除患者病痛,被当地群众誉为健康的“保护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先后4次被××××市卫生局评为“优秀乡村医生”,连续多年被××××市汉留镇卫生院评为“年度乡村医生先进个人”,多次被该镇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一、情系乡村,扎根基层,无私奉献。
1978年底,由群众一致推荐,应村党支部的召唤,在××××水利局当通讯员网的他怀着对农村卫生事业的向往和热爱,回到京汉村当了一名赤脚医生,负责合作医疗(村卫生室)筹建工作。毫无医学基础的他,工作热情虽高,但工作难度可想而知,他也曾经踌躇过、彷徨过,但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他选择了坚持,他说绝不能辜负群众的信任和组织的期望。为了尽快掌握医药知识和技能,他一边工作,一边在乡卫生院学习中医传统医学并参加临床实践,他购买了大量的医学书籍,利用晚上时间挑灯夜读,拼命地汲取医学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1980年他顺利通过市卫生主管部门考核,取得了“赤脚医生证书”,1986年参加江苏省乡村医生统一考试,取得“江苏省乡村保健医生证书”。××××和许许多多扎根农村的赤脚医生一样,虽然“白手起家”,但是不断自我挑战,虽然条件艰苦,但是不断克服困难,逐渐担当起了“乡村医生”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重任。
京汉村是××××市汉留镇最大的行政村,村民分散,居住在32个自然村庄,全村村民近3000人,谁家的人有什么病,谁家的媳妇什么时候到预产期,谁家的孩子什么时候该接种何种疫苗,他的心里都有一本账。近30年来,他的足迹遍及京汉村的每一个角落、每条巷道。村民朱留党因患慢性胆囊炎、胃病多年,每次病情发作,都请××××出诊,他从不厌烦,每次都及时赶到,为病人进行治疗,一等就是几个小时,有时候能等到深夜,直到病人病情稳定,他还要再嘱咐几句,才放心地回家。虽然是多次出诊服务,但从未收过出诊费和注射费。病人为了感谢他,给他送去了家禽和鸡蛋,他也总是婉言谢绝。
近30年来,不论春夏秋冬,不论白天黑夜,村民们的病痛是××××最挂心的,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默默地无私地奉献着。哪家有人病了,一个电话过来,他立即上门诊疗,或者载着患者回卫生站救治,有时碰到疑难杂症自己无法救治,他会想方设法帮助病人转到镇医院。腊月的一个夜晚,村民袁梅红因剧烈腹痛,到卫生站急诊,恰逢××××值班,病人刚到就出现了休克症状,根据多年行医经验,他判断可能是异位妊娠引起的内出血。时间就是生命,他当机立断,立即安排病人转镇卫生院治疗,他一边联系镇卫生院做好准备工作,一边联系车辆,并陪护病人一同前往。经上级医生诊断,病人因黄体破裂,出血量达ml,如不及时手术,极有可能有生命危险。经过2个多小时的紧急抢救,病人转危为安,他悬着的一颗心安然放下,默默地离开卫生院,回到家已是凌晨2点多。在医疗工作中,××××同志始终把孤寡老人、特困家庭作为重点关注对象。京汉村孙吴组两位五保老人,朱扬开患老慢支、肺心病,老伴张俭英患高血压、脑梗塞,长年无人照顾,连基本生活也不能自理,××××就定期免费送医送药上门,长达5年之久,从无怨言;村民张素珍,多年前因结扎留下了后遗症,身体一直不好,“屋漏偏逢连阴雨”,家境本来就不好的她,82年丈夫又患胃癌不幸去世,留下了两个未成年子女,她几乎丧失了生活的信心,××××知道情况后,多次登门劝说、开导,并给孩子和她带去了营养品,鼓励她重新树起生活的信心,并为她垫付了几千元医药费。说起这样的事情干部群众如数家珍,不胜枚举。多年来,他累计为当地群众减免医疗费用数万元。同时他还坚持对军烈属重点关照,每逢他们有了病痛,都主动上门,送医送药。他说,人都有个病痛,军属家庭孩子不在身边,我做好他们的保健医生是应该的。
二、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任劳任怨。
除了诊治农村多发病、常见病,××××还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预防保健工作,积极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前些年,由于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落后,预防意识淡薄,导致计划免疫工作在农村开展难度较大,但××××知难而进,逐门逐户核实做好登记和宣传教育,改变家长们的淡薄观念,使他们能及时带孩子参加计划免疫接种,得到了广大村民 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对于困难户,他总是慷慨解囊。有一次,他走访蒋庆同家庭,动员孩子接种疫苗却被家长一口回绝,“又来要钱,没钱”,甚至要把××××撵出家门,并且说我孩子好好的,为什么还要打什么预防针?经过××××苦口婆心,耐心解释预防接种的益处,“再穷也不能耽误了孩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毫不犹豫地从自己口袋掏出了钱为其垫付,孩子家长感激不已,最终接受了预防接种。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该村计划免疫工作有了明显的提高,各种疫苗接种率都达到了100%。在计划免疫工作中,××××还不断开拓,不断创新,率先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了新生儿预防接种登记,儿童出生登记,流动儿童管理登记本,使计划免疫工作有了新的起色。
,就在他日夜为百姓求医问药解除病痛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又把他推到了“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第一线,在防治“非典”工作中,他负责疫情排查和宣教工作,为了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外出返乡人员情况,他走村入户,跟群众沟通了解,宣传非典防治知识,在防治非典的数十个日日夜夜,他没睡过一次安稳觉,不知疲倦地奋斗在一线,××××消瘦了,累病了,人黑了,但他无怨无悔。他经常与当地群众谈心,积极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动员村民进行改水改厕,现在京汉村自来水和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以上。近几年,他每年都能筛查上报疑似结核病人2至3例,全程督导结核病人1—2例。在督导病人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了“送药到手,看服到口,服后再走”的要求。他尽自己所能,为公共卫生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
三、勤奋好学,精益求精,德艺双馨。
他在坚持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多年来参加培训学习达30多次,并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基层医生的各类医学书籍,并记了大量笔记,遇到难题更是从不放过。他坚持向镇卫生院资深医师、大医院专家虚心请教,在业务上力求精益求精。1992年他还参加了××××市卫生局举办的中医知识培训班,并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中医结业证书。通过自学和理论联系实践,他的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得很快,使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处理得心应手,一般的疾病不用去大医院,在他这里都能得到解决,业务水平和诊疗能力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满意,成为了当地群众信得过的好医生。
德艺双馨是××××的一贯品德。××××常说:做人要讲人品,行医要重医德。因此他从不为金钱所动,为钱丧德,从医30年来,他从不做违规违纪之事,从不接受吃请,不拿病人“红包”,进药也严格把关,几十年来从未因用药而发生医疗事故。他还积极参与献血等公益活动,几年来,先后无偿献血6次,仅一年就献血2次,可以说,他将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他所钟爱的事业。
四、思想解放,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近年来,按照中央、省、市、县的有关政策要求,××××市加强了对村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规范管理和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拓展,面对新的形势,××××思想活跃,有创新精神,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和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得到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积极投身于卫生改革中,献计献策,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实行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他率先主动出资5000元给卫生院,帮助卫生站建设,他的所为,一时让人难以理解,甚至遭到了少数人的反对,认为这是卫生院的事,一体化后还会影响个人利益,而他不但不为所动,反而耐心说服其他乡村医生,“乡村一体化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是为了把我们农村卫生事业做优做强,不但群众受益,我们的事业也会越来越有发展啊!”。在他的影响下,其他乡村医生也积极筹资,有力地推动了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的开展。目前,汉留镇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促进乡村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迈出了一大步。
××××是千千万万乡村医生的缩影,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默默奉献、任劳任怨、辛勤耕耘、艰苦创业。虽然他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是,正是他几十年来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疾苦,关心群众安危,才巩固了农村医疗卫生网络的网底,保障了一方百姓的健康安全

6、穗丰村的村情概述

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穗丰村委会座落于广州市北郊风景秀丽的帽峰山南麓,全村面积20.9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约6500人,分布在50多条自然村31个经济合作社,外来流动人口约3000人。
穗丰村委会距离市区25公里,离太和镇10公里,只有一条过境公路(X228),地缘优势较弱。地处丘陵山岗地带,穗丰村委会利用本地的特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引入天源长寿村水厂、天河技术师范学院等企业,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6111万元,人均纯收入7553人。全年投入公益事业491万元,其中280多万元用于改水;100万元用于修建小学、治安亭等;70万元用于修建村级公园;11万元用于扶贫助困。
白云区太和镇穗丰村2014年党(总)支部班子成员情况及分工 序号 姓名 职务 性别 分工 1温新来党委书记男主管党委全面工作、村项目开发2温汉洪村主任、党委副书记男主管村务全面工作、经济开发3杨瑞仁村副主任、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男主管农林水、畜牧,兼管治保、国土规划、纪检教育线和财务线,高坟片长4温仕华党委副书记男主管道路、公共建设、环保管理工作,兼管出租屋、外来人口管理5邓雪英党委委员女主管财务、组织、文书6温玉新党委委员、村委委员女主管计生、妇幼保健、调解7温志朋党委委员男主管民政、残联8温新强村委员男主管环境卫生、社保、医保、劳动服务,高浪片长9温建文村委员男主管治保、调解、出租屋、外来人口管理,吓迳片长10温瑞稻党委委员男主管教育、征兵、青年团、宣传、档案管理、信访、纪检、监察11郑仲文副主任男主管企业管理、安全生产、经济、打假,兼管经济线、环卫社保线、计生线和公共建设线,简庄片长12温秋林村委委员男主管国土、规划,石船片长白云区太和镇穗丰村2014年村委会(联社常务理事会)组成及分工 序号 姓名 职务 性别 分工 1温汉洪主任男主管村务全面工作、经济开发2杨瑞仁副主任男主管农林水、畜牧,兼管治保、国土规划、纪检教育线和财务线3郑仲文副主任男主管道路、公共建设、环保管理工作、兼出租屋、外来人口管理4温玉新委员女计生、妇幼保健、调解5温建文委员男国土、规划、6温新强委员男治保、调解、出租屋、外来人口管理7温秋林委员男环境卫生、社保、医保、劳动服务

7、楚雄州姚安县有多少个自然村

1,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长寿村,的
长寿的村,武安市西北56公里摩天岭以来,由于脚下的艾蒿村自村,村民少病必须癌世代长寿,寿命超过85岁,所以被称为“长寿村”。
村沿深褐色石板路,旁边的村庄悬崖的边缘,清冽甘甜纯净的岩石被合并到小溪汩汩流淌的泉水喷薄的泉水,因为含有丰富的矿物质,中草药成分,村民们常年饮用,少病长寿,因此被称为“长寿泉茶几喷泉,游客应在同一时间坐在享受幽静的峡谷林美京花杯装满泉水从石凳上。的山村姑娘在手中的热情,排水,清凉的味道,回味绵甜的天然绿洲。在灌两瓶饮用水,与其他服务山区。
,摩天岭峰海拔1747.5米。几座山峰,峡谷深幽,山地资源丰富,中国松,樟子松,漆树,板栗树等几十种珍贵树木都覆盖着原始的森林的云,千亩野生连翘茶林,党参,丹参黄芪,柴胡,何首乌通过山茂密的植被,气候湿润,雨水充足,和各种药材200种中国草药。根过滤到地面,形成的股份干裂喷泉。叶连翘清肺消炎的作用,村民们采摘自制的蒸茶,冲泡的泉水,常年饮用,保健作用,被称为“长寿茶”。

2,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鸦鹊镇长寿村
长寿村位于西南,华东枝江市安福县鸦鹊镇和平村高接壤,南部边境和龙村,西牧羊人村相邻的北五龙村相交,地形是一个土堆冲香港,田园,林地,错落有致,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土地肥沃,虽然美皇岗口岸路沿线的村庄,但交通不是非常方便,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
新中国成立前,长寿是之前乡第八保管的。 1952年9月,长寿村,新中国的成立,早期的长寿乡,长寿村撤村改1954年3月成立了一些单位的互助小组。长寿乡并入一个新的领域乡,1956年10月成为高9个社会和十个社区(侧冲了9个社区,长寿的十个社区),两个高级合作社。 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方形红色旅由6个生产队建立了长寿。 1961年4月,1959年3月9中队的长寿管理区,10个中队,逐渐的名字的地方,一个正方形的红色,两个旅长寿的数量。 “政治社会分为”换届选举于1984年9月,该旅CMC更名为村民委员会。 2003年3月村和调整,长寿长寿村和方红合并,由4个村民小组,13个自然组。村委会驻地在董家新的家庭,从13公里外的镇政府,村规划面积?12.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249英亩,551名村民,1887年。 2005年,粮食总产量为2049万吨,总产油312吨,生猪出栏5820,总产1360吨柑橘,经济总收入2019万元。总体思路?村“两委”领导的研究小组的村民建立粮食高产农场,躺在平原,积分榜上,干旱,打造精品果园倾斜,劳工输血增加经济收入,引进外资,寻求环境的变化“,一步一个脚印,带领村民向前推进,小康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村民们打下了基础。

3,楚雄,云南瑶族”一个建筑川镇长寿村
个行政村的姚安县栋川镇,位于川镇从建设所在地的镇政府1.5公里的城市道路沥青,交通便利,全长1.5公里的北面县城东徐广坝,南,北大街,西官大屯山村,北地角。辖25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511,乡村人口6057人,其中农业人口5982人,劳动力3709 ,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343。
村土地面积?7.63平方公里,海拔1870米,年平均气温15.9°C,年平均降水量的646.12毫米,适合种植食品,烟草和其他作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5.27亿元2498元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收入主要以食品烤烟。

与保健自然村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