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芪补气,补的到底是什么气?
黄芪在古时就享有盛名,民间素有“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说法,即经常用黄芪配伍其它食材进行熬汤或者单味黄芪泡水代茶饮,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
功能功效
一:益气固表,利水消肿益气,就是健脾气补肾气
固表,简单点说,就是加强机体防护功能,用中药黄芪泡水喝,可益气固表。另外,黄芪还具有利水退肿功效。中医称,脾主运化,负责运化水液在机体中的消化、吸收、代谢、排泄,而这些功能均依靠脾气功能正常来维持。脾气亏虚,运化水液的功能不好,水液在体内滞留,便会出现水湿浮肿症状。生黄芪既能补气以治本,又能利水以治标。
二:补气升阳炙黄芪补气升阳功效较强,因此善补脾肺之气
脾为生化之源,肺主一身之气,脾肺气虚的人,常感头目眩晕、消化不良、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用党参、黄芪、白术等治疗效果好。
三:止虚敛汗中医认为,卫气主管机体表面汗腺的分泌
如果卫气不足,汗腺失去控制,会出现自汗现象。自汗是不因劳累活动,不因天热及穿衣过暖,不因服用发散药物等因素,而自然出汗,是病态的。黄芪有止虚汗的作用,用于因体虚而出汗过多的各种自汗。
食用方法
黄芪当归乌鸡汤
材料:
乌鸡1只大枣、桂圆、枸杞、黄芪、当归各适量(不超过15克)、姜片、料酒、白醋、盐各适量
烹制方法:
乌鸡洗净之后凉水下锅焯水后放入压力锅内,然后放入两到三倍的凉水,再把除了枸杞以外的药材洗净放入,加适当料酒。当锅里水烧开后撇去浮沫,放入适量白醋协助钙质溶解,盖上盖子,上汽后转小火煲30分钟,开盖,倒入洗净的枸杞、盐,再煮2~3分钟即可。
功效:
黄芪补气健脾,大枣、桂圆、当归养血,乌鸡滋润,此汤有补益气血的功效。
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为温里剂,具有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之功效。主治血痹,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而紧。临床常用于防治皮肤炎、末梢神经炎、中风后遗症等见有肢体麻木疼痛,属气虚血滞,微感风邪者。
材料:
黄芪9g,桂枝9g,芍药9g,生姜18g,大枣4枚。
烹制方法:
上药,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功效:
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主治血痹,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而紧。
温馨提醒
黄芪性升,对于面红耳赤等肝火上亢的患者不适合服用,另外,它毕竟属于补药,对于急性腹泻以及消化不良等实证表现为主者,也不适合使用。
除此之外,山楂、黄芪、熟地黄、茱萸肉、枸杞组成的五宝茶,还具有补元气,为身体的生殖、泌尿、神经、骨骼等各个组织、器官提供“动力”、壮肾阳,强筋骨,调节身体功能,提高身体素质的功效。
2、黄芪的药用
病情分析:黄芪是一味珍贵的药材。百黄芪的功效主要是补气升阳、利水消肿,在中药当中黄芪很少度单味使用,一般是和其他的药物配伍,可以治疗疲乏、体虚头昏、知无力体质虚弱等。黄芪可和食物道配合,黄芪煨鸡汤就是有补益保健作用的食疗方法。可以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对于体弱内的病容人可以提高抗病能力以及抗肿瘤都是有一定作用的。
3、中药黄芪的功效和主治是什么
黄芪是中药材这个大家都知道,但是黄芪的功效与主治是什么,可能很多人都不一定都知道的。以下简单介绍关于中药黄芪的功效和主治。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等功效,近年来对其药理作用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1 增强免疫功能
黄芪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使血白细胞及多核白细胞数量显著增加,使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数显著上升,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有促进作用。正常人服用后,血浆IgM,IgE显著增加,以全草效果最好。黄芪能促进血清溶血素形成,提高空斑形成细胞的溶血能力,具明显的碳粒廓清作用和增加脾重的作用。以上作用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存在,在免疫功能低下时同样有明显作用。黄芪对免疫功能低下不仅有增强作用,还有双向调节作用。黄芪的有效成分F3在体外试验中显示对癌症患者淋巴细胞功能有完全的恢复作用,在体内动物模型试验中显示出可全部逆转环磷酰胺造成的免疫抑制现象,提示黄芪成分在免疫治疗中可能是一种很有希望的生物反应调节剂。黄芪可以提高淋巴因子(白介素一2)激活的自然杀伤细胞(LAK)的活性。
2 对干扰素的作用
黄芪具有增强病毒诱生干扰素的能力。易感冒者在感冒流行季节服用黄芪,不仅可使感冒次数明显减少,而且可使感冒症状较轻,病程较短。
3 增强机体耐缺氧及应激能力
黄芪多糖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能显著延长氢化可的松耗竭小鼠的游泳时间和增加肾上腺素重量,对小鼠多种缺氧模型均具有显著的耐受能力,可明显减少全身性耗氧以及增加组织耐缺氧能力。黄芪多糖有明显的耐低温作用,能使正常以及虚损小鼠的抗生存时间明显延长。
4 促进机体代谢
黄芪可使细胞的生理代谢增强,这可能是通过细胞内cAMP, cGMP的调节作用来完成的。黄芪还能促进血清和肝脏的蛋白质更新,对蛋白质代谢有促进作用,这可能是黄芪扶正作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5 改善心功能
黄芪对正常心脏有加强收缩的作用,对因中毒或疲劳而衰竭的心脏,强心作用更显著,表现为可使心脏收缩振幅增大,排出血量增多。100%黄芪注射液可使离体心脏收缩加强、加快。黄芪能改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左心室功能,还有一定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是延长有效不应期所致。
6 降压作用
以黄芪煎剂、水浸剂、醇浸剂皮下或静脉注射于麻醉动物(犬、猫、兔),均可使血压下降,且作用迅速,持续时间短暂。降压作用是直接扩张外周血管的结果。将黄芪注射液注入实验犬的冠脉、椎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脑血管、肠血管等内脏血管,可使血管阻力指数下降,但注入肾动脉,肾血管阻力指数反而增高,提示黄芪对肾血管的作用与对其他部位血管不同。
7 保肝作用
黄芪能防止肝糖原减少,对小白鼠四氯化碳性肝炎有保护作用。黄芪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转阴也有一定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说明单用一味黄芪治疗慢性肝炎,显效率不理想。
8 调节血糖
黄芪多糖具有双向调节血糖的作用,可使葡萄糖负荷后小鼠的血糖水平显著下降,并能明显对抗肾上腺素引起的小鼠血糖水平升高,而对胰岛素低血糖无明显影响。
9 抗茵及抑制病毒作用
黄芪对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A,B,c及金黄色、柠檬色、白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黄芪对口腔病毒及流感仙台BB1病毒的致病作用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无直接灭活作用。
10 激素样作用
黄芪具有类似激素样作用,可延长小鼠的动情期,对小鼠的发育有良好的影响。
11 其他
黄芪能显著降低家兔血液流变学指标,其性质与强度和丹参注射液相同。100%黄芪注射液对大鼠离体子宫有兴奋、收缩作用。黄芪注射液在试管内对鸡胚股骨有促进生长作用。黄芪还有促进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红蛋白、血清蛋白与白蛋白升高的作用。
一是补气升阳。用于气虚引起的脱肛、子宫脱垂、崩漏、眩晕乏力等,并常与升麻、柴胡等同用。
二是固表敛汗。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气不固,外感风寒而汗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
三是托疮排脓。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用于疮疡溃破后,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且常配银花、皂刺、地丁等。
四是利尿消肿。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茯苓、白术等合而用之。
综上所述,人参与黄芪之功效,有同有异,故不可一见气虚就混用之,否则,易弄巧成拙。
4、当归、黄芪合用的功效和使用方法?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黄芪:益气生血、固表止汗、托毒排脓、消水肿。
合用有补气生血的作用,即当归补血汤。方中黄芪用量要大于当归的用量。
用法一般为水煎服。
5、央视曾有节目,介绍一个老中医的养生保健茶的方子(黄芪,枸杞,西洋参,还一味不记得了),请问谁道?
黄芪、黄精、枸杞、西洋参
6、黄芪中药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