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健品是不是都是假的?还非常贵
保健品的主要功能是能调节人的免疫力,增强人的抗病能力,没有药物的治疗作用。现在有些人为了达到推销目的,夸大保健品的作用,吹嘘保健品包治百病,无所不能,使不少中老年人上当受骗,把大把的钱都买了保健品。
2、是不是很多保健品,壮阳药都是假的
主要是精血亏虚,容易虚火内生,出现五心烦热、眩晕耳鸣、失眠多梦、溲黄便干等症状,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少吃辛辣燥热的食物,可以适当多吃些枸杞、桑葚、玉竹、黑芝麻等养阴的食物。
3、《目前在中国,所有保健品都是骗人的,没有例外》,是人民日报发的吗?
人民日报属于权威媒体,并不会做这样片面的判定,这样的标题是自媒体一贯的吸引人的标题党!
4、目前在中国,所有保健品都是骗人的.此文是真的吗
当然对,不要相信从业者的回答,保健品最大的功效就是安慰剂功能
5、保健品都是骗人的吗
6、所谓的保健品,是否都是些骗人的东西
保健品对人体健康根本没有什么帮助,吃多了甚至有害。还有一些保健品就是十足的假货,比如当年风靡全国的中华鳖精,竟然只是糖水而已。网上盛传的脑白金仅仅比王老吉多一味药,可见中国的保健品都是一些什么货色。
7、淘宝里面的保健品都是没有假货 吗?是不是假货也可以在淘宝上卖呢?
其实淘宝一直在纵容假冒产品的销售,不仅仅是销售假冒的保健食品之类百的,有很多呢。但是保健食品主要是从口入,一定要严把质量关,因为有些度保健食品是假冒的,可能会添加一些其他的内容,服用一段时间后对身体会有害处的。
卖家个个都打着正品旗号、加入消协名义、先行赔付等等幌子, 不断地欺骗着消问费者。像淘宝上的活胰清糖素、糖美舒乐等都是假冒的保健食品,而答且还是是被列入案件的重点嫌疑产品。这些产品的交易量还在上升,真不知那些买家怎么会上这个当呢。而淘宝一直都在纵容着这些卖家。淘宝真内烂呀。马云不再担任淘宝CEO不知是否有这方面容的原因呐。我想我以后可能不会从淘宝购物了。让淘宝从此消失吧。
8、为什么年轻人普遍认为保健品都是骗人的?
我想先说一个30年前的故事。1988年的一天,一位43岁的浙江校办厂经理正在推销课外辅导资料时,偶然得知一名浙江大学教授有个包含枸杞、山楂、桂圆的配方,声称对小孩营养消化有好处。机敏的他立刻扔下手中的教辅材料,亲自登门拜访并得到了配方,最终调配成一款儿童营养液。
随后,这款口服液被命名为“娃哈哈儿童营养液”,这位脑筋灵活的经理还为此发明了一句广告词——“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3年便销售过亿元。
这位经理就是现在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娃哈哈的第一桶金,就是源于保健品。
或许这个故事放在今天像是天方夜谭,但在气功横行的90年代,人们对保健品的狂热绝对超乎你的想象。
1994年,国家统计局曾对35个大中城市进行调查,30%以上的家庭会买保健食品馈赠亲友,而在北上广等十大城市,10岁以上的少年服用各种营养口服液的比例更是高达83%。
相信经历过那个时代的朋友,一定对口服液的三大巨头——生命一号、太阳神、红桃K记忆犹新。尤其是生命一号,我现在还记得它魔性的广告词:“生命一号,补充大脑营养,提高记忆力!”“喝生命一号,考出好成绩!”
当年天真的我也抱着喝完数学题全会做的心态尝试过几瓶,就记得味道说甜不甜,说酸不酸,三分像药,七分倒像饮料。至于疗效,智商没上去,体重却上去了。
事实上,这些所谓能够提升记忆力,进而提升考试成绩的保健品,主要成分都是氨基酸、牛磺酸、脑磷脂。看到这还算正常,起码都是对大脑有益的药物。可是后面紧跟着的就是大枣、枸杞、陈皮等中年人的标配。虽然这些在中医里也有安神补脑的功效,但如此土洋结合,实在不伦不类。此外,在一瓶小小的口服液中,这些药物的比例更是一个疑问。
既然中西结合行不通,有人就打起了神奇中医的主意。中华鳖精就号称是从中华鳖里提取了大量营养物质,配合传统中草药,能够益智健脑。
作为当时中国体坛的大红人,马俊仁说自己弟子常喝中华鳖精,更是让许多人深信它的保健价值。
曾经有一位怪叔叔来我家作客,手上拿的就是两盒中华鳖精,还口口声声说他家孩子就是喝了这个,语文也会了,英语也行了,一口气做10道奥数题都不费劲了。
结果所谓的中华鳖精,后来被曝光不过就是糖水,整个工厂甚至连一只“鳖”都没有,只有一只供观赏的鳖。
老人或许对这些“保健品”的真相知之甚少,不过年轻人却是在各种渠道接受到的信息中对国产保健品逐渐丧失信心。再加上现在可选择的进口产品数不胜数,广告也做的更到位,年轻人自然就更对国产保健品嗤之以鼻。
而这些保健品之所以能霸占我们的童年,甚至在今天经过变形,继续欺骗着我们的父母,一方面是依靠“谎言重复一千遍就能变成真理”的逻辑,重复播放恶俗但有效的广告;另一招则可称为“因为所以就这么办”,在两个或三个事物之间建构似是而非的强关联,而事实上它们之间并无关联或只是弱关联。
9、为什么年轻人普遍认为保健品都是骗人的呢
年轻人要工作、参与社会活动,基本都多少会接触现代的营销手段,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有假。保健品行业最大的问题是夸大效果,夸张到骗人欺人程度!挑战正常与不正常、合法与违法的界线。普遍如此,所以。。。不光是年轻人,有识之士都看得明白,不信你也可以留意身边素质层次比较高的中老年人,她们就不太容易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