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保健知识 > 头部反射区按摩保健法

头部反射区按摩保健法

发布时间:2020-06-10 21:56:03

1、如何使用足穴按摩法治疗头痛?

足穴按摩疗法具有中医学的诊疗特征,它以“全息胚学说和穴位全息律”来解释足穴按摩的基本原理,基本手法有压、揉、搓、叩、捏、握、勾、旋8种治疗手法。

治疗头痛时,以压、揉、搓等按摩手法首先刺激患者足部的基本反射区(垂体、肾、肾上腺、腹腔神经丛、输尿管、膀胱),然后再按摩其症状反射区(头、颈、斜方肌),继之按摩其关联反射区(甲状腺、副甲状腺、睾丸或卵巢)。按50次、30次、20次有节律的手法按摩患者双足各15分钟,力度为痛与不痛之间。

头痛患者也可进行足部自我保健按摩,方法为坐位,双腿屈曲,用单食指握拳法或拇指按压乳突、额窦、上颌窦、双颈部,继之用拇、食指揉按捻转足小趾。再用单食指握拳法或拇指点按腹腔神经丛、肾上腺、膀胱等,对检查治疗中发现的足部异常反应区,应反复施术。

最后用大鱼际或双足对搓涌泉穴。

2、头疗的作用及好处?

头部反射区按摩法是指在头部,主要是头发覆盖的反射区、头针穴线及头部腧穴等部位上,进行手法按摩或借助按摩工具对这些部位加以刺激,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目的一种方法。它是笔者在认真探究头针治疗穴线与大脑皮质在头脑投影区域关系的基础上确立起来的,以大脑皮质功能的结合中医学的肮脏经络理论而确定头部的反射区,通过对反射区进行按摩等刺激,可以起到调整人体阴阳平衡的治疗保健作用。

3、头疗的作用

头部反射区按摩法是指在头部,主要是头发覆盖的反射区、头针穴线及头部腧穴等部位上,进行手法按摩或借助按摩工具对这些部位加以刺激,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目的一种方法。它是笔者在认真探究头针治疗穴线与大脑皮质在头脑投影区域关系的基础上确立起来的,以大脑皮质功能的结合中医学的肮脏经络理论而确定头部的反射区,通过对反射区进行按摩等刺激,可以起到调整人体阴阳平衡的治疗保健作用。

4、头疗方法不正确能对人体完成伤害吗

v头部反射区按摩法是指在头部,主要是头发覆盖的反射区、头针穴线及头部腧穴等部位上,进行手法按摩或借助按摩工具对这些部位加以刺激,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目的一种方法。它是笔者在认真探究头针治疗穴线与大脑皮质在头脑投影区域关系的基础上确立起来的,内以大脑皮质功能的结合中医学的肮脏经络理论而确定头部的反射区,通过对反射区进容行按摩等刺激,可以起到调整人体阴阳平衡的治疗保健作用。 希望可以帮到你。

5、头皮反射区

头部反射区

尽管人身上反射区很多,但有诊、疗价值的区域是有限的,通常只是头面部、躯干和手足。

除了面部反射区,我们可以自由察颜观色,其它反射区都不便于观察。

看手相、手诊,是要经过当事人同意的。

足诊要脱鞋脱袜子,就更不方便了。

最容易观察到的人体反射区,在头部。头部反射区包括面、舌、眼、耳、鼻、头、唇七个反射区。

相面是不需要对方同意,就可以进行。

脉诊、舌诊、目诊,通常是医生运用的。

所有反射区都可以用来诊断。并不是所有反射区都可以用针灸按摩方法做保健和治疗,尺关寸只用于诊断,白睛黑睛本身即不能针灸、也不能按摩,舌苔可以清理,但这不是治疗,舌根可以刺血,却也和舌诊无关。

头部反射区可以让我们普通人做保健养生按摩的有头皮、眼眶四周、面、耳。

6、头疗的好处

头疗的好处:可有效治疗皮肤疾病、促进头部的血液循环、改善皮肤和毛囊的吸收。

1、可有效治疗皮肤疾病、缓解痛疼和肌肉疲劳、神经紧张等。头疗是一种治疗方法,其核心技术之一是中药熏蒸。

2、头疗通过调温式头疗机,直接对中药进抄行蒸煮,免去了传统的那种需要先将中药煎煮成液体繁复过程,通过由源源不断的热药蒸汽以对流和传导的方式直接作用于人体头部,促进袭头部的血液循环。

3、改善皮肤和毛囊的吸收作用,促进汗腺的分泌,加速皮肤的新陈代谢;同时由熏蒸药物中逸出的中药粒子(为分子或离子)作用于体表直接产生营养发质、消百炎、止痒、治痛、缓解肌肉紧张和大脑疲劳等等作用,或经透皮吸收人体通过激发细胞受体的生物化学过程发挥药疗作用。

(6)头部反射区按摩保健法扩展资料

中药熏蒸度注意事项:

1.施行熏蒸疗法,应时时注意防止烫伤,各种用具易牢固稳妥,热源应当合理,药不应接触皮肤。

2.小儿及智能低下,年老体弱者熏蒸时间不易过长需家属陪同。

3.熏蒸浴具要注意消毒。

4.治疗期间对辛辣,油腻,甘甜等食物摄入应适当控制。

5.治疗期间,停用各种洗面奶。

6.做完熏蒸后要喝300-500ml的白开水。

7、头痛的时候按摩有没有作用?

脚部按摩治头痛

头痛是临床中最常的症状,剧烈的头痛往往搅得人坐立不安,痛苦不堪,然足部按摩却可几分钟之内解除痛苦。

一位同学带着她的弟弟小曾来看病,他患有多年严重的头痛,经常戴顶破棉帽。我在他的双侧额窦反射区各按摩了十分钟,额窦的阳性节结消失了,小曾不感到头痛了,第三天小曾来送行,没戴那顶破帽,头发吹得漂漂亮亮的。最近来电告知,从那以后头再没有痛过。

头痛,人们都习惯服用止痛片,而采用足部按摩既无副作用,而且作用确切,只是需要忍痛。前头和头顶区域疼痛按摩额窦反射区,偏头痛按摩三叉神经反射区,后头痛按摩小脑、脑干反射区,不过要交待一句的是,因神经在颈部成“锥体交叉”的缘故,左边头痛按右边的相应反射区,右边头痛按左边的相应反射区,若仍不管用可换脚后跟,因脚后跟与头相对应。尚需说明的是头痛往往只是个症状,需作进一步的检查,追朔原发病因,方能正本清源。

http://www.91985.com/health/laonian/index.asp?id=17965

按摩治头痛

------------------------------------------
如果因为长时间看书学习或睡眠不足而出现头痛,你可用拇指指尖按揉头部两侧的太阳穴,或按揉两侧耳根后骨突起的下部凹陷处。如果感到头昏,从后脑勺发际边的正中及中线两侧的两指宽处,至后颈部颈椎骨下部高骨处和旁边两指宽的位置,分别用手揉捏,并以手半握拳,用手指轻叩5-15分钟。这样症状便会逐渐消除。

http://old.jfdaily.com/gb/node2/node17/node161/node36256/node36259/userobject1ai543146.html

头部按摩治头痛

最常用的手法是用指关节按额头两侧的“太阳穴”。双手的食指弯曲成钩形,在双侧的太阳穴上,双手同时以顺时针的方向做旋转按摩.约3分钟左右。头痛剧烈的患者,可用一只手的拇指和中指使劲按两边太阳穴,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按揉后颈部的颈窝(头骨下部中央),手法要重些,直到不痛为止。实践证明,常揉太阳穴不仅能加快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疲劳,安神健脑,养目护耳r,而且对偏头病和暴发火眼(急性结膜炎)有一定疗效。当你感觉太阳穴有搏动痛时,压压它可以减轻疼病,也可以用大头巾绑起头或用指尖按摩,不过有些病人的太阳穴可能相当敏感, 一触即痛,这时要特别小心,动作轻柔一点。
以下几种头部按摩摩手法的效果也不错。 —种名为“额压法”:先将你的两个手肘平稳地置于桌面,以右手中指按在前额中央上方处,并将左手指按于右手中指上增强压力,接着将两手指分别施压于额头中央两侧大约6.5厘米处,压迫这一带的神经中枢,可消除头痛。月一种名为“梳摩法”:将双手的十个指尖,放在头部最痛的地方,像梳头那样进行轻度的快速按摩100下,每天早、中、晚饭前各一次,便可达到止痛目的。第三种叫做“洗脸法”:患者自己双手对掌摩擦10~20次之后.用双手手掌分别搓
脸的正面、侧面及耳后各10~20次,直至整个脸面发红发热为止。该3种头部按摩手法均适用于自身头面部保健以及预防各种头面部疼痛以及其他疾病。
出游在外,有时头痛难忍,非常影响游兴,这时除了服止痛药外,还可以采用自我按按摩速止头痛法,方便易行,效果也好。大家不妨一试。方法是用力将双掌搓热,放在头顶正中约1分钟,重复5次,再将手搓热后放在双耳反复5次,然后分别按揉颈椎最高突起处和两眉正中(印堂穴)5次,顺时针方向旋转,用手指点头部弹敲1遍(轻重以能忍受为宜),在头部督脉经过处(枕部正小)来回弹击5~10遍,然后叉开五指在头部稍用力推拿。也可以用旅行牙膏在太阳穴上涂抹,或者在太阳入,两眉中间的印堂穴或后颈的风池穴搽些清凉油(穴位的确切位置可参考有关针灸书籍)。
下面给大家介绍两种分步进行的头部自我按摩操,供大家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

第—种按摩操:取坐位或仰卧位;
(1)先用大拇指指瑞,自眉心向上垂直平推至发际,双手交替,往返18次;再用大拇指指腹,沿两眉中点印堂穴处,向两侧平推至太阳穴,左右手往返交替,各9次。
(2)用食、中两指指腹,沿眉弓向两侧推至太阳,左手食、中两指推向右,再抹回来;右手食、中指推向左,亦配合抹法,如此往返各9次。
(3)用一指掸椎法,以双大拇指指端,从各自内服角沿眼眶推至外眼角,先上后下,双眼作平躺的“8”形,往返推约8~10遍;或将双手大拇指放在同侧太阳穴上,用食指一侧轮着刮眼眶,方向向上,往返9次。
(4)用双大拇指指腹按揉太阳穴,顺、逆时钓方向各9次;用中指指腹按压攒竹(双)、鱼腰(双)、阳白(双)、四白(双)、迎香(观)各15秒.以稍感酸胀为度;用食指或中指指腹点按头顶百会穴2分钟:
(5)一手扶头侧,一手五指分开并微届,在太阳穴旁自前向后来回推擦,然后换手推擦另一侧太阳穴旁,每侧各18次。
(6)用大鱼际揉法,轻揉印堂、前额部、左有眉弓、太阳穴,每个部位各49次。

第二种按摩操:取坐位,每天晨起1次,每次15分钟,长期坚持。
(1)先进行脸部按摩,用双手掌面分别搓脸的正面、侧面和耳后各10次。
(2)然后将五指分开,如梳头状自前向后梳10次。
(3)分别用左右手揉擦对侧前颈各10次:
(4)揉拿对侧肩井穴各10次。
(5)随后擦后颈部10次, 上下移动.抓住后颈,依次用大拇指揉左右风池、天柱、天鼎等穴,并用拇指对颈背部痛点按揉。
(6)最后,一手托枕部,另一于反掌托下巴,在进行轻柔的徐徐牵引下旋转运动数次。
(7)手臂麻木者.可沿上臂、前臂揉搓,并且点按曲池、合谷等人位;头晕、头痛者,可用双手五指尖轻轻叩击头部。

http://www.shiliao.com.cn/2005/5-6/17491539680.html

8、头疗的原理

头部copy反射区按摩法是指在头部,主要是头发覆盖的反射区、头针穴线及头部腧穴等部位上,百进行手法按摩或借助按摩工具对这些部位加以刺激,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目的一种方法。它是笔者在认真探究头针治疗穴线与大脑皮度质在头脑投影区域关系的基础上确立起来的,以问大脑皮质功能的结合中医学的肮脏经络理论而确定头部的反射区,通过对反射区进行按摩等刺激,可以起到调整人体阴阳平衡的治疗保答健作用。

9、什么是手反射区按摩疗法?

手反射区按摩疗法是在人体手掌的某些特定反射区进行揉按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人体手掌与全身各部位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就像是人体的一个缩影。说起手掌疗法,它的起源要早于药物疗法,远古时期,当天气寒冷时,人就会本能地摩擦双手以防冻伤;牙痛时,按压手的虎口部位可以止痛等等。渐渐人们发现手部的某些部位,通过按压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从而形成了手部的“全息观”。手掌的全息论与中医的整体观念“不谋而合”,它根据生物的全息律,把内部组织器官缩影投射于手上,即全息反应区,这些区域或大或小,有的是所反射脏腑的形状,虽各不相同,但都是一个小区域而不是一个点,通过反射区刺激,可以对相应的脏腑进行调整,既保健又可治疗疾病。现代科学研究进一步证明了刺激反射区,对相应脏腑有调理作用,但要达到预期疗效,需要持之以恒。还需指出的是,急性胃病或某些急性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10、激发反射区潜能的疗法是什么?

一般来说,全息反射区的手法与我们的经络按摩类似,只不过比它更简便一些,共分为按、揉、推、刮4种手法。我们知道,反射区不像穴位那么小,也不像经络那么长,它是一小块,比如子宫的反射区,就是内踝里侧一片梨形的区域。不过,也有特别的,如小脑脑干反射区,就是大脚趾内侧的一个点,跟穴位差不多。那么,在具体治疗的时候,区域比较大的,比如足底或者面部的反射区,我们就可以用大拇指去按揉,或者用手掌去推刮。然而,如果是区域比较小的,如手部的反射区,用手掌和大拇指按揉可能就不太方便,那就直接用手指的指肚来点按。而如果是更加小的,如耳部反射区,它总共就那么一块,那么就可以借助米粒来按揉,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采用传统中医使用的王不留行籽。
那么,我们怎么来判断身体是不是有问题呢?其实很简单,用以上4种按摩手法就可以判断出反射区是不是酸痛或有疙瘩,从而可以判断其所对应的器官是不是有毛病。一般作为平时的保健或者针对比较轻的病,都可以用这个四位一体基础法来做,不要太死板,怎么方便怎么快就怎么来。这个方法非常有效,也比较容易坚持下来。
值得注意的是,上面的手法都是起到一个以指代针的作用,即用按摩来代替针灸,虽然针没有进去,但是那个力度进去了,或者说那种治疗效果进去了。可以说是殊途同归,都达到了一个调节的目的。
不过,虽然以指代针非常方便,但时间长了就会感觉非常累,不信你看那些按摩师傅的手指大部分都是变形的。这时候,我们可以选择使用按摩棒,相对来说它比手指头更省力,还更准确。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以石代针”,也就是用砭石作为工具。
砭石是中医的两大医疗器械之一。中医认为,砭石有安神、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用现代医学手段检测,砭石可以发出许多对人体有益的远红外射线和超声波脉冲,促进微循环、调理新陈代谢,相当于远红外治疗仪加对声波治疗仪。
当然,我们这里说的只是4种反射区按摩的最基本的手法,而对于不同部位的反射区按摩,还应相应地采用一些其他手法,下文将会详细介绍这些方法。手到病自除,了解手部反射区全息图手是人体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显示着人体气血的枯荣、正邪交争的消长、疾病演变过程中的预后判断等。在中医理论中,对双手非常重视,并做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手部是独立的全息胚,人体的各脏腑器官、四肢孔窍在手部均有其对应的部位。当脏腑器官出现病理改变时,手部的同名全息穴区也会出现气色形态的相应改变。手部全息按摩法,是通过对手部的脏腑器官全息穴区,施以特定的、有效的按摩刺激以疏通局部气血,调整脏腑虚实,达到治病防病、养生、健体目的的方法。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手部相对应人体各个器官的反射区分别在什么部位:
(1)心脏区:在拇指根横纹下部。主治各种心血管疾病等。
(2)肝脏区:在掌侧拇指与掌相交的上部。主治肝胆疾病。
(3)脾脏区:在小鱼际中上部。主治皮肤病、脾胃疾病。
(4)肺脏区:在环指(无名指)近指关节内侧,环指下横纹下为左胸肺部,小指根下横纹下为右胸肺部。主治肺部疾病,如肺炎、气管炎、支气管炎。
(5)肾脏区:位于中指横纹至腕部横纹连线之下部。主治肾病、生殖系统疾病。
(6)胃区:位于中指横纹至腕横纹连线之中部,掌心位置。主治胃炎、胃神经官能症。
(7)食道区:位于中指横纹至腕横纹连线之中部,胃反射区之下。主治食道炎等。
(8)膈肌区:位于中指横纹至腕横纹连线之中部,食道之下。主治膈肌疾病。
(9)胆囊区:位于次指横纹至腕横纹连线之中部,掌心偏右。主治胆囊炎、胆结石。
(10)胰腺区:位于中指横纹至腕横纹连线之中部偏下。主治胰腺炎。
(11)肾上腺区:位于中指横纹至腕横纹连线之中偏下部。主治风湿关节炎、心律不齐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
(12)十二指肠区:位于胃部位置之下方。主治十二指肠溃疡及小肠疾病。
(13)小肠大肠区:在中指下横纹至腕横纹连线中下部肾区之上。主治便秘、腹泻等消化道疾病。
(14)阑尾区:位于腕横纹尺侧之上方。主治阑尾炎。
(15)升结肠区:位于手背侧,腕横纹尺侧上部。主治消化系统疾患,如腹泻,腹痛、肠炎、便秘等。
(16)横结肠区:位于手背侧,腕横纹尺侧上部,接升结肠的上部。主治消化系统疾患,如腹泻、腹痛、肠炎、便秘等。
(17)降结肠区:位于手掌侧,腕横纹尺侧上部,接横结肠的下部。主治便秘、腹泻、腹痛、肠炎等。
(18)乙状结肠区:位于手掌侧,腕横纹尺侧上部,接降结肠的下部。主治乙状结肠及直肠疾患,如炎症、息肉、腹泻和便秘等。
(19)膀胱区:位于手掌心肾区桡侧部。主治膀胱炎、尿道炎和泌尿系结石等。
(20)生殖器区:位于手腕关节横纹之中央上方。主治生殖系统疾病。
(21)头区:位于中指指关节腹部,左为头左部,右为头右部。主治头部疾病。
(22)眼区:位于中指根横纹下,左为左眼,右为右眼。主治近视、远视、花眼等眼部疾病。
(23)鼻区:在头部反射区之下即为鼻部。主治急慢性鼻炎、鼻窦炎等上呼吸道疾病。
(24)耳区:在鼻部反射区位置之两侧,左为左耳,右为右耳。主治耳鸣、耳聋等耳部疾病。
(25)脑区:位于中指末节横纹下,头部反射区两侧。主治脑部疾病。
(26)口腔区:鼻部反射区位置之下部位。主治口角炎等。
(27)支气管区:在两肺部位之间。主治肺部及支气管疾患,如肺炎、支气管炎、哮喘等。
(28)颈椎区:位于大拇指末节赤白肉际内侧处。主治落枕、颈项强硬酸痛、颈椎骨质增生以及因颈椎病引起的手麻、臂痛等。
(29)胸椎区:在大拇指指间关节与掌指关节之间赤白肉际内侧处,颈椎位置之下。主治肩背酸痛、胸椎骨刺和其他胸椎疾患及胸腹腔内脏病症等。
(30)腰椎区:在大拇指掌指关节与腕关节桡侧之间赤白肉际内侧处,胸椎之下。主治枕背酸痛、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质增生和腰椎其他疾患及腹腔脏器病等。
(31)骶骨区:在大拇指掌指关节与腕关节桡侧之间赤白肉际内侧处,腰椎之下。主治骶骨骨质增生、骶骨受伤、骶髂关节伤痛、坐骨神经痛、盆腔脏器疾患等。
(32)尾骨区:在骶骨部位之下。主治坐骨神经痛、尾骨受伤后遗症和生殖系统疾患等。
(33)肩部区:在食指掌指关节横纹桡侧为左肩,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尺侧为右肩。主治肩部疾病。
(34)肘区:位于食指第二指间关节横纹桡侧及小指第二指间关节横纹尺侧。主治肘关节受伤、酸痛、肘关节炎和网球肘等。
(35)腕区:位于食指末节横纹桡侧及小指末节横纹尺侧。主治腕部疾病。

与头部反射区按摩保健法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