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电信诈骗常见手段有哪些
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
1、冒充各级领导招摇撞骗。
2、冒充公检法机关要求汇款,开通网银接受检查。
3、索要个人和银行卡信息及短信验证码,利用银行卡转账实施诈骗。
4、冒充熟人诈骗,例如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
5、通过提供股票、彩票等资讯实施诈骗。
6、发布虚假中奖、领取补贴等信息实施诈骗。
7、利用手机短信发布虚假招聘信息,骗取相关费用。
2、我在2017年12月12日被电信诈骗骗去了九万块钱,我已经报警快有两个月了,到现在还没有一点消息,
被骗了钱是否能要回来,这个不好说。建议你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吧。
报案电话号码110。
如果公安机关破获了案件,钱一般是可以追回来的。
如果你不报警,连追回的机率也没有。
3、2017年最盛行的十大骗局 你能对付几个?
临近年终,就在大家打算为年底目标冲刺一把,多赚奖金准备在春节放飞自我时,可别忘了诈骗分子也是这么计划的。此时,双十二、元旦购物浪潮接踵而来,在外工作的人们也忙着订春节的车票、机票,这些都给诈骗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在此,全国首个警民联动的网络诈骗信息举报平台——猎网平台对2017年网络诈骗新趋势进行盘点,看看这些骗局你都能识破吗?
趋势一:移动支付成主流当心二维码藏陷阱
手机支付极大程度上便捷了人们生活,让大家轻松出行。然而,有许多不法分子利用扫描二维码的方式来实施诈骗,令人防不胜防。例如在共享单车上,用虚假二维码覆盖正规二维码,将头像设置成共享单车官方图标,骗用户支付或充值;在商店二维码旁边配以“扫码抢红包”、“扫码优惠”等充满诱惑的文字,诱骗用户扫码,进而获取用户信息或直接引导用户转账。甚至还有不法分子仿制交警贴在车上的违法停车告知单假罚单附有支付二维码,诱骗车主扫码支付“罚款”。
趋势二:假商家要退款用户当心“被网贷”
一般人们都会认为自己银行卡余额较少,即使遇到骗子也没有关系,但根据猎网平台接到的举报案例发现,在2017年常见的退款诈骗中,诈骗分子利用手机接收短信验证码,诱骗受害者进行互联网小额贷款业务,最后将贷款转入骗子的账户中,此类诈骗往往涉案金额较高,给用户带来严重的财产损失。
趋势三:手机也中勒索病毒支付方式更“亲民”
手机勒索软件由于制作成本低廉、变现较快,成为不法分子牟取利益的常见工具。目前手机应用市场上各类勒索软件形式各异,不同于电脑中的勒索软件需要比特币来支付,手机勒索软件中的支付形式显得更加“亲民”。
在2017年被捕获的一批勒索软件,在勒索界面附上了微信二维码信息,并提示中招者可以直接微信扫描二维码支付,支付成功后自动解锁,用户扫码后自动进入转账界面。然而通过技术分析,该类勒索软件根本没有与微信转账相关的任何代码,所谓的“扫描支付,自动解锁”其实是一个骗局,即便用户转账也不会自动解锁。
趋势四:假客服要求提供付款码仅凭数字就盗刷
由于扫码付款既简单又方便,在2016年出现许多诈骗分子将二维码截图后,进行盗刷的骗局。但在2017年,由于支付公司在付款二维码截图过程中加入了防骗提示或是保密设置,骗子紧接着想到了对策,改成骗取付款码下的数字进行盗刷,形成了一条新的产业链。
不法分子常会伪装成商家客服,要求用户提供支付宝、微信等付款条形码下的数字,再以数字失效为由,要求用户多次刷新数字并发送,进而实现盗刷的目的。
趋势五:下载指定软件不料账户密码被云盘共享
不需要使用钓鱼网站和木马软件,就能盗取用户隐私信息。今年骗子又出现了新花招:只要骗取受害者信任后,让其下载云盘、同步软件等产品,登录上骗子指定的账户进行文件上传,同步,就可以轻松得到信息。更可怕的是,如果用户随时同步了短信验证码,骗子就可以轻松地盗取银行卡内资金。
骗子常会伪装成电商、供应商等客服,要求用户下载某些云盘同步类软件,然后提供指定的账号密码让用户登录。此时,如果用户登录并按照骗子的指令将个人账户、密码等信息同步在软件上,账户上的资金就会被悄无声息地转走了。
趋势六:移动端新型钓鱼网站更隐蔽易中招
随着安全厂商加大了对钓鱼网站的打击力度,钓鱼网站制作者也随之加强了隐蔽手段,利用短网址、云盘服务、浏览器、社交工具等产品分享功能传播链接,最终通过网址跳转,将用户引导至钓鱼网站,展开网络诈骗。
趋势七:赔款竟要开亲密付当心此类诈骗短信
早在2013年,360公司就发现了一种绑定受害者网银账户的高危欺诈,近几年随着手机支付使用越来越普及,2017年出现了一种类似手段的诈骗,利用某支付平台亲密付功能绑定账户,盗刷受害者账户。
2017年5月,狄先生收到了以航空公司名义发来的航班延误短信,短信中附有航班信息和客服电话,并称狄先生可获得300元的延误补偿。假客服在电话中指导狄先生进行退款操作,并提供了企业账号,还要求狄先生开通亲密付功能。然而狄先生开通后就发现自己的产生了两笔扣款,意识到被骗的狄先生立马报了警。
趋势八:朋友圈里搞投资?切忌赌徒心理
在大家的微信群或者朋友圈中,往往会出现许多打着优惠旗号的活动或产品推荐。前不久,王先生就在微信群聊中看到了一个名叫“双人半价夺宝”的微信公众号分享。随后王先生查明此公众号有企业认证,便认为此平台可信度较高。
王先生前期投入了较少的金额,发现每天都有一定的收益,于是后续批量投入资金,但逐渐开始亏本。“赌徒心理”作祟的他,想要再多投资一些,好赚回本钱。结果再联系客服时,发现对方将自己拉黑,这才意识到自己上当,而且投入的资金也血本无归。
趋势九:身份冒充又出新花样当心“好友”是高仿
以往身份冒充类网络诈骗往往发生在QQ、微信等社交平台,然而今年骗子们转移作案阵地,将目光聚焦到了微博。骗子专门研究受害者微博人员关系、聊天内容等社交习惯,然后更改头像、昵称创建高仿号,由于冒充的用户基本都是在国外,令其微博好友难以及时分辨真假。
趋势十:多种手段组合“幽灵”诈骗防不胜防
2017年3月,360协助深圳警方成功打掉了这个“午夜幽灵”电信诈骗团伙,警方认定这是一起依托于个人信息非法交易产业链,结合了手机云服务、运营商副号业务及互联网金融服务的高科技、高智商、跨平台、遥控式的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且这类盗刷主要利用了各个平台服务商的不同业务,单个业务没有盗刷的安全风险,但组合起来,形成盗刷,且为了让受害者难以察觉,犯罪分子专挑深夜作案,整个过程不需要与受害者有任何接触,受害者也无需回复任何短信,防范十分困难。
由以上十大案例来看,当前网络诈骗形势仍然不容乐观。猎网平台防诈骗专家在此提醒广大网友,年关将近,诈骗分子高度活跃,各种诈骗手段层出不穷,此时更需提高防骗意识,让诈骗分子无机可乘。
猎网平台是由北京市公安局联合360共同推出的,通过互联网平台和互联网技术打击网络诈骗犯罪的创新平台。截至目前,猎网平台已与全国300多个地区的公安机关建立联系,协助侦破100多起重大网络诈骗犯罪案件,涉案金额为1.7亿元,打掉了10余个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的大型诈骗团伙。网民可以通过该平台向360互联网安全中心举报恶意程序、恶意网址、诈骗电话等。网民举报的每一条信息,都将收入猎网平台的大数据,为警方破案提供有效的线索。
4、福州骗子太多骗子,骗子都可以当公安官匪成一家所以福州茶亭附一保健品骗子无法控制。
哪里骗子都多的,怎么能抓得了那么多呢?与其去抓骗子,不如长自己的知识防骗子,不要让自己被骗就好了。
就像这些保健品一样,你不相信,那他肯定都骗不了你。
5、如何评价2017年315晚会曝光的老年人被忽悠,洗脑后买天价保健品
老年人需要关怀和科普,最主要是儿女不在身边,从关怀切入,与其说他们买的是保健品,不如说他们买的是促销员的关心和嘘寒问暖
6、长辈总爱为我们买各种保健品,怎么劝才能拯救被洗脑的老人?
上有老,下有小
生儿育女以后,我们渐渐成了家里的中坚力量。既是年幼的宝宝依靠的怀抱,也是父母长辈信赖的港湾。
人们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一宝不仅是“珍宝”的宝,更是“宝宝”的宝――老小孩。
对于家中的“老小孩”,我们要像当年他们教我们使用勺子那样,教他们使用手机和电脑,教他们如何识别坏人,如何不被骗??
从电信诈骗到如今“听讲座购买保健品”,针对老年人的骗术层出不穷,让老年人防不胜防,也让做子女的我们心累不已。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当父母到了爱买保健品的年纪,我们应该如何拯救他们吧!
文/南瓜妈妈
01
“喂,我能骗你点儿钱吗?”
2012年央视春晚,蔡明、常远、王宁、郭丰周共同表演的小品《天网恢恢》,第一次将电信诈骗这一主题搬上了春晚的舞台。
蔡明老师一句嗲声嗲气的“喂,我能骗你点儿钱吗?”惹观众笑得前仰后合,但现实生活中的骗子比狐狸还狡猾,哪会这么单纯呢?
02
“爸,妈,你们干嘛去?”
“我们去听讲座!”
公安部曾发布过一组大数据,从2011年至2015年五年时间,电信诈骗案发案数量增长近5倍。但与此同时,相信许多人也都已经注意到了,一种新型的骗术也在悄然蔓延――保健品讲座。
2017年11月27日,半岛都市报刊登过一篇报道,山西省一名工商局执法人员“卧底”保健品讲座现场、拆穿了骗子们精心部署的战略。
《半岛都市报》2017年11月27日报道
这篇报道让南瓜妈想到自己的经历:刚迈出大学校门的时候,立志成为一名认真负责的媒体人,见到某报社“生活馆”招聘记者,就满怀期待地前去实习。没想到上岗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为一场“保健品讲座”拍照。等到了现场才知道,这根本就是一场为老人家“洗脑”的骗局,于是当场辞了职。
新闻报道中的骗局模式,与南瓜妈亲身经历的那一场“讲座”有许多惊人的相似,可见这种骗术已相当成熟、成体系了!今天就和大家“分步骤”地来为大家拆解一下。
“来听讲座,福利礼品送不停!”
这种骗局往往是以“小恩小惠”作为开端的。“工作人员”会在农贸市场、蔬果商店、超市等地散发小广告,以“来听讲座就送免费报纸/鸡蛋/油”等小恩小惠,邀请老人报名,留下姓名、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信息,收进他们的数据库。
“现场不能拍照、录像、录音哦!”
以骗钱为目的的“讲座”有严格的纪律。在南瓜妈亲临的那场讲座中,每一排座椅两侧都会有工作人员“把守”,禁止参加讲座的老人拍照、录像、录音,不明真相的老人很容易被“吓唬”住。
“大家好,我是某某大学的教授。”
每一场“讲座”都会有一位名头响当当的主讲人,某某大学的教授、深耕某某领域的专家、某某大公司的总经理等。之前与大家提到的新闻中,主讲人就打着“北京医科大学”的名义言之凿凿,而实际上并没有这样一所大学。
“我对你这么好,你一定要相信我啊!”
大多数人应该都听过这样一则略暖的故事:老人的儿子在两年前死去,但却接到诈骗电话,对方谎称是她儿子。因为骗子的声音和她儿子实在太像,老人舍不得挂断。老人最后说了实情,并请求对方“再说一句吧”,骗子思考片刻答“妈,保重啊”。
现实生活中却往往没有这样暖心的剧情,骗子们当然可以嘘寒问暖、忙前忙后,但他们的眼睛却会始终“紧盯”着你的腰包。
“抛砖引玉,不满意就退钱!”
抛砖引玉的伎俩,会将讲座推向一个小高潮。例如,主讲人先拿出一套精致的碗筷,标价不菲,但如果你愿意购买成套的保健品,这套精致的碗筷就可以免费送给你。而这套保健品的数量有限,你必须先交纳一部分“订金”,不过你放心,如果后悔了,是可以退钱的。
“可以退钱”,听起来很是公平理智,但实际上,通常每一场讲座的听众都是街坊邻居,而且大都是不与儿女同住的,就算让他们回家冷静一下,又有几人能真正想清楚、走出这个骗局呢?
03
狭路相逢,只能斗智斗勇
遭遇“保健品讲座”骗局的老年人,也许会花重金买回一大堆无用的保健品,把本该用来养老的积蓄浪费掉;也有可能会因为误食这些“假药”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我们的力量可能微不足道,无法拆穿、攻破一个个骗局,但保护好自家老人不遭骗,却是义不容辞的。
电视剧《邻居也疯狂》中
李大爷因为被骗了30万心脏病发作住院
科普,用最能接受的方式
网络上曾流传过这样一张照片:一位儿子用妈妈能看懂的语句给电脑桌面的图标命名,这样妈妈在用电脑的时候就不会不知所措了。
南瓜妈也做过这样的事:在南瓜的外婆刚刚开始使用智能机的时候,用最通俗的语言,在记事本画出了每一个屏幕上所有程序的功能,并把她根本用不到的那些程序收进了角落里的文件夹。最近有一天,突然发现她自觉地为微信、支付宝等带有支付功能的APP设置了双重密码,顿感欣慰。
其实正如前文所说,我们教长辈使用手机和电脑,就像他们当年教我们吃放一样。我们不得不用他们最能接受的方式去教导,这样才能收获最好的效果。当他们学会了使用这些设备、懂得了保护自己的信息,很多“套路”也就不攻自破了。
关怀,只做铠甲不当软肋
针对老年人的骗术,最容易找上那些不与儿女同住的老年人,这样的老人本身不具备辨别真伪的能力,身边也没有能帮助他们辨别真伪的人,非常容易走入骗子的圈套。
虽然由于条件限制,我们很难再像小时候那样与父母同吃同住,但对他们的关注与关怀,不应该因此变淡、变少。如果条件允许,就和他们住得近一点、常去看看他们;如果分居两地,一定要常联系、把新鲜的资讯带给他们。
上有老,下有小。作为家的“中坚力量”,我们也许会感到压力山大。不过别忘了,我们儿时也是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等到我们老了,孩子们也会令我们欣慰。
在合适的年纪,为最重要的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心甘情愿
7、2017重力打击网络诈骗,我的钱在2017年5月6日被电信诈骗骗走,是骗子让我操作网上银行骗走,一
一般这些是追不回来的。因为跨境捉捕好麻烦。。警方一般都是应付式对你说说进展而已。
8、2017年末被诈骗了数十万,能追回吗?
被骗了钱是否能要回来,这个不好说。建议你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吧。
报案电话号码110。
如果公安机关破获了案件,钱一般是可以追回来的。
如果你不报警,连追回的机率也没有。
9、2017年最新诈骗电话号码
被标记的都是的诈骗电话。如果你手机里安装了腾讯管家的话,这些电话都会被识别的。你也可以在腾讯手机管家里对这类电话进行标记,帮助其他用户识别。腾讯牵头的守护者计划就是针对网络安全的一个公益行动,当前电信网络形势错综复杂,用户面临的多重隐患,进行有针对的防御。与此同时,腾讯手机管家用户也有意识地标记异常电话和短信,主动保障电信网络安全。
10、2017年4.2日,被电话诈骗10万,4月17日才报案,我知道钱早已经被转走了,但我还是想知道,钱能否找回?
网络诈骗10万元,数额巨大,涉嫌诈骗罪,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对犯罪嫌疑人刑事拘留,如果犯罪嫌疑人在逃,应当发出通缉令网上追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