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保健知识 > 郯城县新妇幼保健院

郯城县新妇幼保健院

发布时间:2020-06-09 20:44:37

1、郯城县妇幼保健院误诊

妇幼保健院的治疗行为没有给你造成不良的后果。宫外孕和卵巢囊肿一般或大多数需经手术治疗,造成不孕,由自身的疾病所致,医院没有大的责任。供参考。如和医院协商,可能会得到不多的补偿。

2、有谁知道郯城县新村乡丁沟村尹保丽现在哪里,现在过的怎么样?

好久没在本地了,不了解情况

3、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的介绍

新院址:郯城县 郯西路北段东侧,北外环路北侧(郯城县汽车部站西600米)

4、临沂郯城县共有哪些乡镇?

2016年底,郯城县辖1个街道办事处(郯城街道办事处)、9个镇(马头镇、李庄镇、重坊镇、杨集镇、庙山镇、港上镇、胜利镇、高峰头镇、红花镇)、3个乡(花园乡、归昌乡、泉源乡)、2个开发区(郯城经济开发区、新村银杏产业开发区)、1个马陵山景区。

拓展资料

郯城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临沂市南部,地处鲁苏交界,为山东南大门、齐鲁之通衢,是齐鲁大地与江淮地区交往的重要交通要道,为鲁南“咽喉”之地,是“中国银杏之乡”和“中国杞柳之乡”。

郯城县境东西最大横距41.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2.3公里,地跨北纬34°22′—34°56′,东经118°05′—118°31′。南部临近陇海铁路,为江苏省邳州、新沂、东海三市县所环绕,北半部与临沂市临沭、河东、罗庄、苍山四县区接壤。总面积1189平方公里,约占山东省面积的0.77%。

境内河流属淮河流域沂河、沭河、中运河水系,流向多为自北向南,均为季节性河流,全县主要河道45条,全长620.7公里。

沂河、沭河纵贯县境,为过境主要河道。其次还有分沂入沭水道、五里河、新涑河、武河、武河行洪道等;苏鲁边界出境河道有老墨河、白马河、沙沟河、浪清河、郯新河、柳沟河、黄墩河、黄泥沟等。

新中国成立后,经多次大规模治理,在疏浚旧河道的同时开挖新河,全县河道形成了较为合理的河网布局,基本具备承接客水、排泄内涝的功能。

5、做郯城客车如何到新妇幼保健院

2

6、新沂火车站到郯城妇幼保健院有多远?

驾车路线:全程约29.0公里

起点:新沂火车站

1.从起点向正南方向出发,行驶50米,右转进入复徐海路

2.沿徐海路行驶980米,右转进入新郯路

3.沿新郯路行驶2.7公里,直行进入山深线

4.沿山深线行驶13.6公里,

5.行驶6.2公里,朝郯城方向,直行进入郯东路

6.沿郯东路行驶4.0公里,过左制侧的鲁南大厦约90米后,左转进入人民路

7.沿人民路行驶950米,调头进入人民路

8.沿人民路行驶33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郯城县妇幼zd保健院

7、上挂下联 来看看县域医联体建设的郯城实践

上挂下联 来看看县域医联体建设的“郯城实践”
经验
2016年下半年以来,郯城县将县域内的三家县级医院作为核心医院,分别与若干家乡镇卫生院组成三个医疗联合体,通过发挥核心医院专业技术优势及其带动作用,推动县级医疗机构的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合理流动,实现城乡医疗服务水平同质化,方便群众就医,初步构建了分级医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服务模式和“大病不出县、小病常见病不出乡镇、康复回基层”的就医新格局。
夯实核心单位
郯城县以县第一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第二人民医院3家县级医院为核心单位,19家乡镇卫生院为成员单位,按照“第一年先行试点、第二年逐步推开、第三年全面覆盖”的工作步骤,2016年10月先由县第一人民医院和3家乡镇卫生院开展试点;今年由上述3家县级医院分别和若干家乡镇卫生院组建医联体,覆盖全县60%的乡镇卫生院;明年全县医联体建设将实现全覆盖。同时将医联体推进过程分成“培育孵化期、结合共建期、发展壮大期、全面惠民期、成功提升期”等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设计了相应的工作形式、工作内涵、工作成效。在培育孵化期,主要是派驻医师,帮扶互通;在结合共建期,主要是建立机制,合作共赢;在发展壮大期,主要是培育特色,增强能力;在全面惠民期,主要是上下联动,资源共享;在成功提升期,主要是机制创新,运作成熟。目前,全县医联体建设正处在由结合共建期向发展壮大期过渡的环节。
上下联动明确运行机制
一是县级医院作为医联体核心单位,按照程序接受成员单位的转诊,建立、开通转诊绿色通道,简化急救和住院程序。转诊的患者若需住院治疗的,按照“先诊疗后付费”模式直接入住病房,各项检查以预约形式予以优先服务;及时将进入恢复期的成员单位转诊患者予以转回;如限于某一核心单位的诊疗范围等因素,成员单位可将急危重症的患者转往县内其他医联体核心单位,该核心单位则相应的将进入恢复期的转诊患者予以转回。核心单位接诊科室继续跟踪回转成员单位患者的后续治疗,进行必要的业务指导。
二是乡镇卫生院作为医联体成员单位,主要负责转诊和恢复期病人的接诊服务,及时将因条件所限不能实施救治的危急重症患者转往核心单位。根据核心单位回转患者的信息及康复建议,对转回的恢复期病人做好康复服务,必要时请核心单位进行康复会诊,保障患者治疗的连贯性和延续性。
推动医疗资源下沉
通过县级医院作为龙头拉动,在医联体各核心单位、成员单位间医、教、研并进,力推资源下沉。按照为每个成员单位重点培养打造1-2个特色科室或诊疗项目的工作目标,核心单位有针对性的为每一家成员单位派出6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业务精湛的医生,每周至少六天在乡镇卫生院开展日常坐诊、学术讲座、疑难病例探讨、查房带教等工作。选派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治方面的专家,组成专家组,轮流到基层集中出诊、开展义诊,帮助乡镇卫生院开展派驻医生业务范围之外的诊疗工作。
诊疗信息共享助力分级诊疗
通过网络改造和乡镇医疗信息化建设,促进县级区域人口健康平台全面建设,实现核心单位与成员单位的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在此基础上,建设影像诊断中心、心电诊断中心、远程会诊中心,开发使用“互联网+远程会诊”系统,为全县医联体内成员单位提供远程诊断服务和远程教育,提高成员单位的诊疗技术水平。同时,建设消毒供应中心,核心单位负责各成员单位医疗器械、敷料等消毒供应工作;建设医技检验中心,统一检验业务,核心单位大型检验检查设备在医联体内部共享;统一工作标准,检查结果互认,探索“基层检查、上级诊断、远程会诊”的有效模式,逐步建立预约诊疗和双向转诊机制。
一体化管理提升服务能力
一是人才统筹使用。一方面将成员单位加挂县级医院分院的牌子,由县级医院对其管理、业务等进行规范指导;另一方面,由派驻专家组组长挂任派驻卫生院的业务院长,既负责派驻医生的管理,有负责对卫生院的业务管理,推动管理规范化、流程合理化、操作标准化。核心单位优先接收安排成员单位医护人员到县级医院进修培训,从根源上提升服务能力。
二是建立医联体康复联合病房。联合病房建立后,主要用于收治核心单位下转的慢性病和康复期患者,由核心单位和成员单位共同做好下转患者的后续治疗、康复和护理等工作。核心单位相应科室应下派1名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生定期到联合病房查房,开展病例讨论,提出指导性意见。日常医疗护理由成员单位负责。康复联合病房初期以部分特色专科疾病为主,逐步向所有康复期患者发展,满足各种康复期患者的医疗康复需求。
通过开展医联体建设,医联体内的县级医院专家按时到成员单位坐诊、查房、带教,定期到农村基层巡诊、义诊,县级医院为乡镇卫生院提供消毒供应服务,以及超出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的医学检验服务,乡镇卫生院的病历合格率、检查阳性率分别提高15%、20%,抗菌素使用率、药占比分别降低10%、6%,医护质量明显提高,群众认可度大幅提升。
县级医院专家团队进驻,专家组组长挂任乡镇卫生院业务院长,促进了乡镇卫生院执业行为的规范、医疗质量管理的加强、内部运行机制的完善,促使乡镇卫生院内部管理更加精细化、规范化、制度化,借鉴县级医院综合改革中绩效考核的成功经验,更加重视成本核算,优化调整人事、绩效、财务等日常管理制度,管理效益进一步凸显。截至6月底,全县开展医联体建设试点的乡镇卫生院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医疗成本和绩效工资等支出同比减少10%。
由于患者在乡村就能享受到县级医院的诊疗服务,患者“住院到省、市大医院”的就医习惯得到初步改变。截至4月底,全县开展医联体建设试点的乡镇卫生院就诊人次同比增长5%,县级医院门诊人次同比下降2%,双向转诊人次同比增加20%,县级医院病床周转率和乡镇卫生院病床使用率明显提高,县乡两级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促进了医疗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

与郯城县新妇幼保健院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