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犬钩虫病要怎么防治?
本病主要是由长钩虫和狭头钩虫两种引起的,它是一种较常见而又严重且发生频繁的线虫病。钩虫主要寄生在小肠和十二指肠内。
此病分布广泛,多发于气候温暖地区和夏季。对犬危害严重,若防治不当,个别严重者,甚至引起死亡。
犬钩虫为淡黄白色的小线虫,狭头钩虫较犬钩虫小。犬钩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条件下,经12~30小时孵出幼虫,再经7天左右,蜕化为感性幼虫。当健康犬接触了被粪便污染的地面和用具后,经口感染,也可经口粘膜和皮肤感染。当幼虫经口进犬体后,通过食道停留在肠内,幼虫脱去囊鞘,逐渐发育为成虫。如幼虫经皮肤侵入时,钻入外周血管,随血液移行到肺泡和气管,随痰进入口腔,当犬吞咽下后到小肠内逐渐发育成成虫。犬钩虫也可通过患病母犬经胎盘感染胎犬,或仔犬吃初乳时感染此病。狭头钩虫的生活史与犬钩虫很相似,但经口感染较为多见。
该病的主要表现症状是,患犬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呕吐、消化障碍、异嗜。严重时粘膜苍白,消瘦,被毛粗硬无光泽,容易脱落,有时下痢和便秘交替发作,粪便带血或呈黑色,并带有腐臭气味。如果幼虫大量经皮肤侵入时,则皮肤发炎,奇痒,不断用爪抓挠。四肢浮肿、溃烂、口角糜烂等。3周龄内的仔犬感染后,可引起严重贫血,最后导致死亡。
由于该病的恶性,因此应当对犬定期检查和驱虫,幼犬每月检查1次,成年犬每季检查1次,用饱和盐水浮集法检查粪便,确诊有虫卵后,立即进行驱虫。可用左旋咪唑10毫克/千克体重,内服,或用甲苯咪唑10毫克/千克体重,内服,每天2次,连服2天。或用阿维菌素注射液0.2毫克/千克体重,皮下注射。同时对治疗犬蛔虫效果也很好。或用阿维菌素浇泼剂0.5毫克/千克体重给药1次,效果也很好;搞好环境卫生,清毒并保持犬窝清洁干燥,及时清理粪便,进行发酵处理,对食具要经常清毒。
2、狗狗钩虫病如何治疗?
斑点狗
犬钩虫为淡黄白色小线虫,头端稍向背侧弯曲,口囊专很发达,口囊前缘腹面两侧各属有3个犬齿,各齿向内呈钩状弯曲。雄虫长10~12毫米,雌虫长14~16毫米。狭头钩虫两端稍细,较犬钩虫小,口囊前缘腹面两侧各有1片半月状切板。雄虫长5~8.5毫米,雌虫长7~10毫米。引起犬钩虫病的病原,常见的是犬钩虫与狭头钩虫。
犬钩虫病是犬比较多发而且危害严重的线虫病。钩虫寄生于小肠内,主要是十二指肠。全国各地均有发生。气候温暖地区常见,多发于夏季,特别是狭小、潮湿的犬窝更易发生。
犬钩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条件下,经12~30小时孵出幼虫(杆状蚴),再经1周左右,蜕化为感染性幼虫(带鞘丝状蚴)。犬通常经口感染,也可经皮肤和口粘膜感染。当幼虫经口进入宿虫体后,停留在肠内,脱去囊鞘,逐渐发育为成虫。当幼虫经皮肤侵入时,钻人外周血管,移行到肺泡和气管,随痰进入口腔,吞下后到小肠发育为成虫。犬钩虫还可通过胎盘、初乳感染。狭头钩虫的生活史与犬钩虫相似,但以经口感染较为多见。
3、钩虫病怎么治疗
治疗
钩虫病患者如无严重贫血或营养不良,即可进行驱虫治疗。如贫血严重内,则应首先纠正贫容血,然后再进行驱虫治疗。
1.贫血严重者
在驱虫治疗前先纠正贫血。可给硫酸亚铁口服,一日3次,饭后服。
2.驱虫治疗
(1)甲苯咪唑 口服,一日2次(分早晚空腹或半空腹服用),连服3~4日。儿童、老年、体弱者剂量和疗程酌减。严重心脏病、肝脏病患者应慎用。丙硫咪唑、氟苯味哩,连续3日,疗效优于甲苯咪唑。
(2)噻嘧啶 又称“抗虫灵”、“驱虫灵”。口服,一日1次,临睡前温开水一次送服,连服2~3日。但对冠心病、消化性溃疡、急性肝炎、肾脏病,活动性肺结核咯血等患者应慎用。妊娠早期应用本药可致流产。
(3)左旋咪唑 口服,每晚顿服,连服3日。
对十二指扬钩虫疗效较好,但一般不单独用于钩虫病的治疗。
(4)噻乙吡啶 对十二指肠钩虫的疗效较好,但不如噻嘧啶的疗效,口服。出现轻微头昏、恶心、腹痛、流涎等副作用,但能自行消失。
(5)联合治疗 适用于混合感染和严重感染患者,或单一药物疗效不显著的顽固病例。噻嘧啶与甲苯咪唑,一次顿服,连续2日;噻嘧啶与左旋咪唑,1次半空腹顿服。
4、怎样治疗钩虫病?
(1)皮炎的局部治疗。钩幼进入皮肤后24小时以内还停留在皮肤局部,此时可采取热水浸泡,以50℃~60℃热水间歇反复使用15~20分钟,或用艾卷点火熏烫5分钟,可止痒、消炎。也可到医院或药店购买75%左旋咪唑涂肤剂与地塞米松软膏,或15%噻苯米唑软膏涂擦患处,每日2~3次,有止痒、消炎及杀死皮内幼虫作用。
(2)驱虫治疗。驱钩虫药较多,两种钩虫对不同驱虫药的敏感性是不同的。目前所用的大多数驱钩虫药对十二指肠钩虫效果较好,对美洲钩虫的驱虫效果稍差。
肠虫清:该药适用于各型钩虫病。成人和2岁以上的患者一次服用400毫克,10日再服一次。2岁以下儿童减半量,服用的方法同成人一样。服药后少数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昏、胃肠道不舒服,但停药以后会消失。孕妇和哺乳期的妇女不宜使用。该药对十二指肠钩虫卵的阴转率为82%~87%,美洲钩虫卵的阴转率为81%~96%。
噻嘧啶:成人剂量每次0.3~0.5克,间隔1周以后可反复使用。一次服用后十二指肠钩虫卵的阴转率为81.1%~86.7%,美洲钩虫卵的阴转率为22.6%~80%。服药后的副作用有恶心、呕吐、眩晕、腹泻等,发烧病人、肝炎和肾炎病人、心脏病病人应暂缓用药;冠心病病人、胃溃疡病人用药要慎重;孕妇应禁止使用。
复方嘧啶:每次3片,每日2次,连服2日。疗效优于噻嘧啶。
左旋咪唑:成人剂量90~150毫克,每日1次,连服2~3日。副作用有恶心、呕吐、口腔溃疡,一般不须处理,可自行消失。妊娠和哺乳期的妇女和肝病、肾病患者禁止使用。十二指肠钩虫卵的阴转率为80%~96%,美洲钩虫卵的阴转率为5%~25%。
甲苯咪唑:此药的驱虫作用较好,服药后十二指肠钩虫卵的阴转率为75%~100%,美洲钩虫卵的阴转率为76.6%~86.6%。服用剂量为每次100毫克,早、晚空腹时各服用一次,连服3日。如果增加药物剂量至每次200毫克,连服4日,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孕妇及哺乳妇女不可使用该药。
国内钩虫病多为两种钩虫混合感染,故采用2种驱虫药联合治疗可以提高驱除美洲钩虫的效果,减少副作用。如:小剂量左旋咪唑45毫克加上噻嘧啶750毫克或甲苯咪唑200毫克加上噻嘧啶750毫克,联合疗法,均有较好疗效。
要彻底治愈钩虫病,应反复多次用药,各种驱虫药可轮换应用,治疗的同时应纠正“异嗜症”。
服药2周后复查大便钩虫卵,如仍为阳性,可换另一种驱生药,2周后再复查钩虫卵,如为阴性,说明治愈,贫血也可随之好转。
5、钩虫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皮炎的局部治疗。钩幼进入皮肤后24小时以内还停留在皮肤局部,此时可采取热水浸泡,以50摄氏度~60摄氏度热水间歇反复使用15~20分钟,或用艾卷点火熏烫5分钟,可止痒、消炎。也可到医院或药店购买75%左旋咪唑涂肤剂与地塞米松软膏,或15%噻苯米唑软膏涂擦患处,每日2~3次,有止痒、消炎及杀死皮内幼虫作用。
(2)驱虫治疗。驱钩虫药较多,两种钩虫对不同驱虫药的敏感性是不同的。目前所用的大多数驱钩虫药对十二指肠钩虫效果较好,对美洲钩虫的驱虫效果稍差。
肠虫清:该药适用于各型钩虫病。成人和2岁以上的患者一次服用400毫克,10日再服一次。2岁以下儿童减半量,服用的方法同成人一样。服药后少数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昏、胃肠道不舒服,但停药以后会消失。孕妇和哺乳期的妇女不宜使用。该药对十二指肠钩虫卵的阴转率为82%~87%,美洲钩虫卵的阴转率为81%~96%。
噻嘧啶:成人剂量每次0.3~0.5克,间隔1周以后可反复使用。一次服用后十二指肠钩虫卵的阴转率为81.1%~86.7%,美洲钩虫卵的阴转率为22.6%~80%。服药后的副作用有恶心、呕吐、眩晕、腹泻等,发烧病人、肝炎和肾炎病人、心脏病病人应暂缓用药;冠心病病人、胃溃疡病人用药要慎重;孕妇应禁止使用。
复方嘧啶:每次3片,每日2次,连服2日。疗效优于噻嘧啶。
左旋咪唑:成人剂量90~150毫克,每日1次,连服2~3日。副作用有恶心、呕吐、口腔溃疡,一般不须处理,可自行消失。妊娠和哺乳期的妇女和肝病、肾病患者禁止使用。十二指肠钩虫卵的阴转率为80%~96%,美洲钩虫卵的阴转率为5%~25%。
甲苯咪唑:此药的驱虫作用较好,服药后十二指肠钩虫卵的阴转率为75%~100%,美洲钩虫卵的阴转率为76.6%~86.6%。服用剂量为每次100毫克,早、晚空腹时各服用一次,连服3日。如果增加药物剂量至每次200毫克,连服4日,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孕妇及哺乳妇女不可使用该药。
国内钩虫病多为两种钩虫混合感染,故采用2种驱虫药联合治疗可以提高驱除美洲钩虫的效果,减少副作用。如:小剂量左旋咪唑45毫克加上噻嘧啶750毫克或甲苯咪唑200毫克加上噻嘧啶750毫克,联合疗法,均有较好疗效。
要彻底治愈钩虫病,应反复多次用药,各种驱虫药可轮换应用,治疗的同时应纠正“异嗜症”。
服药2周后复查大便钩虫卵,如仍为阳性,可换另一种驱生药,2周后再复查钩虫卵,如为阴性,说明治愈,贫血也可随之好转。
6、钩形虫的钩虫病分型治疗
方用贯众汤加减。可用贯众10克、苦??根皮10克、土荆芥10克、紫苏10克、甘草6克,水煎服版,连服3~5天。也可选用权下列处方:
(1)鲜苦??根皮30克,摈榔10克,煎汤临睡前顿服,连服3~5天。
(2)雷丸研末,每日2次,每次10克,连服3天。
(3)使君子肉30克,摈榔30克,雷丸10克,三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每日早晨空腹服5克,连服3天。
(4)榧子、槟榔、红藤各15克,贯众10克,大蒜3瓣水煎服,连服3天。 (1)脾虚湿滞:面色萎黄,善食易饥,食后腹胀,或异嗜生米、泥土,四肢困倦,舌质淡,苔薄白,脉濡。
治以健脾燥湿和中,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合平胃散加减。
处方举例:
党参10克 白术10克 茯苓10克 半夏10克 陈皮6克 苍术10克 厚朴10克 木香6克红枣5枚 甘草6克
(2)气血两虚:面色苍白,全身浮肿,脘闷不舒,精神不振,心悸气短,舌质淡胖,脉细软。治以补益气血,健脾利水,方用八珍汤、五苓散加减。
处方举例:
黄芪10克 党参10克 白术10克 茯苓10克 当归10克 白芍10克 生地10克 泽泻10克 猪苓10克 桂枝6克 甘草6克
7、钩虫病吃什么药
声明:本人不是医生,以下信息来自网络,即作为参考之用。
得了钩虫病应及早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以免发生严重贫血及营养不良。 一般疗法:必须注意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给高蛋白质、多维生素饮食。贫血者应补充铁剂,并同时服用稀盐酸每次10滴和维生素C以助铁剂的吸收。贫血严重者应考虑少量输血,每次25~50ml,或5~10ml/kg。出现严重心力衰竭者,先给毒毛旋花子甙K。 驱虫治疗:驱钩虫药物种类很多,但尚无较理想的药物,需多次反复治疗才能根治。此外,农村钩虫病患者大多伴有蛔虫等多种线虫感染,故以采用广谱驱肠线虫药为宜。如甲苯咪唑、噻嘧啶、丙硫咪唑、左旋咪唑等,用法同治疗蛔虫病。国内钩虫病多系两种钩虫混合感染,若用一种驱钩虫药未驱尽时,可换用另一种药物,藉以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在流行区应定期开展普查普治工作,一般宜选在冬、春季进行。驱钩药物的选择,应根据钩虫虫种及其他肠道寄生虫的合并感染情况选择高效、低毒的药物。为了提高疗效,尤其是驱美洲钩虫的疗效,可采用交替用药和联合用药。常用驱虫药物有:甲苯咪唑、丙硫咪唑、噻苯咪唑等药,除对成虫有杀灭驱虫作用外,对虫卵及幼虫亦有抑制发育或杀灭作用。用噻苯咪唑配制15%软膏局部涂敷,可治疗钩蚴性皮炎,若同时辅以透热疗法,效果更佳。将受染部位浸入53℃热水中,持续20~30分钟,有可能杀死皮下组织内移行的幼虫。目前常用的驱钩虫药物如下: (1)甲苯咪唑(mebendazol):剂量每次100mg,每天2次,连服3天。驱钩虫的治愈率,因制品微粒大小而不同,微粒越小,疗效越好,最高治愈率可达99%。一般虫卵阴转率为65%~90%。尽量不用于2岁以下婴儿。近年来每次用200mg,1天2次,连服3~4天,虫卵阴转率为95%~100%。国内上海寄生虫病研究所等8个单位联合观察,连服4天,阴转率为98.8%,提出延长疗程可提高疗效。 (2)丙硫咪唑(albendazole):成人400mg顿服,10天后再重复给药1次即可。12岁以下儿童用量减半。对十二指肠钩虫的疗效优于美洲钩虫。 (3)左旋咪唑(levamisole):对十二指肠钩虫疗效较好。剂量3mg/kg·d,连服3天为一疗程。虫卵阴转率为80%~96%,美洲钩虫为5%~25%。目前,一些发展中国家将此药列为驱十二指肠钩虫的首选药。 (4)噻嘧啶(pyrantelpamoate):剂量10mg基质/kg顿服,可连服3天,虫卵阴转率达95%以上;美洲钩虫为62.5%~80%。 (5)联合用药:甲苯咪唑加噻嘧啶;噻嘧啶加左旋咪唑合并疗法可提高疗效。 此外,近来有报道伊维霉素(iverme-ctin)治疗狗的重度钩虫感染,疗效甚佳。在试管中能迅速杀死成虫和感染期幼虫。对临床的应用于人体,尚得进一步研究。 (1)皮肤透热法:当钩蚴钻进皮肤后,约在24小时内有90%停留在局部,故可用此法将蚴虫杀死,达到止痒目的。方法:把手足发痒的部位浸泡在50℃以上热水中,如感太烫,稍歇数秒钟再泡,约30分钟左右,或用毛巾放在50~60℃热水中,取出后呈半干状态,使之紧贴在皮炎部位,每半分钟换一次,连续10分钟。 (2)局部涂2%~4%碘液,15%噻苯咪唑油膏,或5%硫黄炉甘石洗剂。 对症治疗:钩虫病有贫血时应驱虫同时补充铁剂与高蛋白饮食。常用硫酸低铁,每次0.3~0.6克,每日3次,服用铁剂时间宜长,以补足组织内贮铁。对少数口服铁剂不能耐受者可给予肌肉注射铁剂,如右旋糖酐铁,首次为50mg,以后每日或间日注射100mg,总量不超过2.5~3.0克,两侧臀部肌肉交替注射。严重贫血伴有胃酸缺乏可加服10%稀盐酸或胃蛋白酶液。对临产孕妇或贫血严重者,可在驱虫前输小量血或边输血边驱虫。 中医治疗:可采用艾卷或草纸卷点火,患部熏烫5分钟,或用理发电吹风吹3秒钟,间歇7秒钟,连续19秒种,可起局部消炎止痒作用。
治愈标准:经彻底治疗后,2个月内不发生临床症状或体征,以及粪便检查无虫卵即为治愈。该病预后较好,无后遗症。
钩虫病的其他疗法
1.饮食疗法 (1)姜汁黄鳝饮:黄鳝(去骨切丝)100克,姜汁10毫升,将黄鳝用姜汁、花生油、食盐少许拌匀,待饭煮至水将干时,放人鱼丝于饭面盖严,小火煽15分钟至熟服食。适用于贫血患者。 (2)党参红枣茶:党参20克,大枣10枚,共煎水代茶饮。适用于贫血患者。
用药
钩虫是寄生于小肠的常见寄生虫。钩虫病常引起贫血。可选用以下药物治疗。 1、甲苯咪唑 每天200毫克,分2次服,连用3天。 2、噻嘧啶 每天每公斤体重5-10毫克/公斤,顿服,连用3天。对冠心病、肝肾损害、肺结核咯血者慎用。 3、左旋咪唑 每天每公斤体重1.5-3毫克,饭后顿服,连服3天。可服两个疗程。 4、阿苯哒唑 每日400毫克,顿服,隔10天再服1次。 5、氟苯咪唑 每日100毫克,连续3-4天。 6、奥苯哒唑 每天每公斤体重10毫克,每日1次,连服3-4天。
8、如何治疗钩虫病
回答者:任立存 钩虫是寄生于小肠的常见寄生虫。钩虫病常引起贫血。可选用以下药物治疗。 1、甲苯咪唑 2、噻嘧啶。对冠心病、肝肾损害、肺结核咯血者慎用。 3、左旋咪唑 。 4、阿苯哒。 5、氟苯咪唑 6、奥苯哒唑回答者:刘业生本病是由钩虫引起的寄生虫病,称“脱力黄胖病”。因经常接触含有钩状幼虫的湿土,容易感染得病,如粪便污染,易造成流行。潜伏期一般为1-2个月。 [钩虫病临床表现] 病人早期可出现红色高出皮肤的小丘疹,奇痒,抓破后易发炎,常常发生在足趾、手指之间,足趾,手腕与泥土接触部位,俗称“粪触脚”、“打粪毒”,可持续3-5天。随后可出现咳嗽、气喘。成虫在小肠内定居后,不断从肠壁吸血,引起肠壁溃疡出血,可出现贫血症状,如面色、指甲苍白,劳动后易气急,心跳厉害,没力气。少数病人出现食欲怪癖,喜吃生米、泥土等。儿童严重感染后可影响生长发育。(1)实验室检查(2)粪便检查大便中检出钩虫卵即可确诊。 槟榔12 使君子8 榧子10 贯众9 红藤18 百部10 南瓜子10回答者:余茂进你好 对于钩虫病的治疗 建议去地方病防治所治疗回答者:任学华你好,建议口服阿苯达唑片治疗。回答者:任立存你好,中医治疗也有效果的。可选用雷丸枳实汤回答者:wangchaok可以对比以下治疗方法,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 预防 1、普查、普治病员。 2、加强粪便无害化管理,不随地大便,不用生粪施肥。 3、流行地区做好个人防护,开展卫生宣教,不吃生冷食物,不赤脚着地,婴幼儿切勿露臀触地。 4、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同时给予富有营养及易消化食物。 5、在感染钩蚴后,咳出的痰液不应咽下。 6、在服用铁剂治疗贫血时,忌饮茶。 预防护理 在预防方面,要积极治疗病人,以减少传染源。搞好粪便管理,修建无害化厕所或粪坑密封加盖,杀灭虫卵,防止污染。注意局部皮肤防护。如下地劳动穿鞋、带手套,或在手足皮肤上涂1%的碘酊或25%的明矾水等。应尽量争取使用机械劳动代替手工操作,以减少感染机会。在调理方面,特别要重视饮食富于营养和容易消化的问题,可多食豆腐、瘦肉、猪肝、猪血、鱼,以及新鲜蔬菜,少吃辛辣油腻之物。回答者:张旭你好!需要做大便虫卵检测,查血像分析是否有 贫血,从以上表现看可能与贫血,驱虫药物治疗回答者:任立存在预防方面,要积极治疗病人,以减少传染源。搞好粪便管理,杀灭虫卵,防止污染。注意局部皮肤防护。如下地劳动穿鞋、带手套,或在手足皮肤上涂白矾水等。 在调理方面,特别要重视饮食富于营养和容易消化的问题,可多食豆腐、猪血、瘦肉、猪肝、鱼,以及新鲜蔬菜,少吃辛辣油腻之物。
9、钩虫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治疗
1.驱虫治疗非极度衰弱的任何患者均应尽早驱虫,两种钩虫对驱虫药物的敏感性有显著差异,常需多次反复治疗才能根治。故在治疗后1~2周,应再次进行大便虫卵检查,若依然存在,应再予治疗。
(1)甲苯达唑:该药为广谱驱虫剂,对钩虫感染具有剂量低,不良反应少,疗效高的特点。成人剂量100~200mg/次,3次/d,口服,共3天或4天;100mg/次,1次/d,口服,共30天。钩虫感染者的虫卵阴转率可达100%。但一般十二指肠钩虫的虫卵阴转率平均为95%;美洲钩虫的虫卵阴转率仅约80%。不良反应轻,极少数出现头昏、腹胀、恶心等反应,在短时间内可自行消失。孕妇与2岁以下儿童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2)阿苯达唑:为广谱驱虫药。成人剂量400mg/次,顿服,连服2天或3天。治愈率可高达97%。该药对钩虫的作用特点为:①对两种钩虫的疗效较好;②对体内移行期幼虫有一定杀灭作用;③在肠道内可抑制钩虫卵发育;④疗效显著优于相同剂量的甲苯达唑。在以美洲钩虫感染为主的混合流行区,该药应作为首选药物。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头昏、失眠、口干、乏力等反应,其程度轻,多于服药后2~3天出现,无须任何处理。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有癫痫史者慎用。
(3)氟苯达唑:成人剂量为200mg/次,半空腹时顿服,连服2天或3天。儿童按5mg/kg体重,顿服,连服2天或3天。疗效与甲苯达唑相似。不良反应轻。有头昏,头痛及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
(4)噻嘧啶(双萘羟酸噻嘧啶):成人剂量为10mg/kg体重,睡前顿服,连服3天。对两种钩虫的疗效可达90%以上。服药后有部分患者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少数可引起头痛、眩晕及嗜睡等。有冠心病、溃疡病、急性肝肾功能不全及活动性肺结核等患者,应慎用。
(5)奥苯达唑(oxibendazole):该药为国内近年研制的广谱驱肠虫剂,对钩、蛔、鞭虫均有明显作用,且对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的疗效均较好,优于其他驱钩药。成人剂量为10mg/kg体重,半空腹时顿服,连服3天。虫卵阴转率可达56%~100%。口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反应程度较轻,主要有乏力、头昏、嗜睡等,一般持续时间较短,无须处理可自行消失。根据国内临床应用观察,不影响肝、肾功能。
(6)联合疗法:目前驱治钩虫的药物种类较多,但尚缺乏单一的较理想的药物。故可考虑应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以提高疗效。临床上可用甲苯达唑与左旋咪唑;或甲苯达唑与双萘羟酸噻嘧啶联用。也可用噻嘧啶(双萘羟酸噻嘧啶)与左旋咪唑联用等。其他驱钩药物均可酌情联用。
2.一般疗法
(1)钩蚴性皮炎的治疗:由于钩蚴进入皮肤后24h内大部分尚停留在局部,故采用物理、化学等措施治疗钩蚴所致的皮炎,可收到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其方法较多,常用者如下:
①局部药物涂擦法:可酌情选用以下药物:2%~4%碘酒,5%噻苯达唑软膏,3%水杨酸乙醇,氧化锌软膏及左旋咪唑涂肤剂等。均有止痒、消肿及杀灭皮内钩蚴的作用。
②皮肤透热疗法:包括热浸、热敷和热熏三种方法。
A.热浸法:用53℃热水间歇浸泡患处即浸2s、间歇8s,持续25min;或持续浸泡10~15min(必须不断加热水,保持热水原有温度)。
B.热敷法:用多层纱布或棉布或毛巾作布垫,浸于上述热水中,然后取出稍挤干紧贴在皮肤炎性部位。30s换1次,持续10min。
C.热熏法:用川艾卷或草纸卷点火,在患部熏烫5min(应防止局部皮肤烧伤)。以上疗法对止痒、消炎效果较好。
(2)铁剂疗法:常用硫酸亚铁,0.3~0.6g/次,3次/d,口服;儿童可选用10%枸橼酸铁铵,0.5~2ml/(kg·d),分3次饭后服;成人10~20ml/(kg·次),3次/d。疗程一般为3~8周。可同时服维生素C100mg/次,3次/d,或10%稀盐酸0.5~2ml(加水至10ml)/次,3次/d,以利铁剂的吸收。服铁剂时,应禁饮茶,以防止降低药效。对于急性出血或口服不能耐受者,可采用注射如卡古地铁注射液,5ml/次,静脉注射,1次/d,连用7~l0天。
(3)其他:在驱虫与补足铁剂的同时,应服用各种维生素、高蛋白类饮食。对于贫血严重或临产孕妇,可在驱虫前予以输血,或边输血边驱虫。对于个别巨细胞贫血患者,可适当采用肝制剂,叶酸或维生素B12等。此外,对于严重感染患者应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如继发感染、心力衰竭等。
(4)异嗜症:2%硫酸锌溶液10ml/次,3次/d,连服3天或4天。
3.中医治疗:(1)雷丸120克研粉,均分为5包,每日1包,5日为1疗程。根据粪检,如未愈可再服1疗程。(2)苦楝根皮30克,槟榔15克,煎水制成60毫升,临睡前服,连服2天为1疗程。(3)新鲜马齿苋,成人90克、加水150毫升,慢火煎至剩100毫升为止,去渣后加白醋15克、白糖15克,每晚睡前服,连服两晚,儿童酌减。
(二)预后
本病预后良好,即使是中重度感染,伴有贫血性心脏病或合并妊娠的患者,若能及时补充营养,纠正贫血及驱虫治疗,仍有良好预后。
10、钩虫病的治疗
1.一般治疗
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是本病的主要表现,故给予足量的铁剂,补充高蛋回白饮食对改善贫血与消答除症状甚为重要。
一般病例宜于驱虫治疗后补充铁剂,但重度感染伴严重贫血者,宜先予纠正贫血。输血仅适于孕妇或严重贫血者,已合并有贫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者,输血有助于改善心功能。
2.驱虫治疗
驱钩虫药物种类很多,常需多次反复治疗才能根治。对严重感染和混合感染者可采用联合疗法。针对病症对症治疗。